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阳关引(2/3)
医院的手术室他们前几天参观过,对这里医疗条件的简陋程度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预期。然而真正看到手术室的护士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箱手术器械的时候,姚禹梦和吴佳两个人还是有些傻眼了。
这是一套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小儿支气管镜,一看就知道是由我们国家捐赠的。
器械的状态也保持良好,看得出来是被精心保管的。
问题是这套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的器械因为太过古旧,姚禹梦和吴佳两个人谁都没有用过。
吴佳比姚禹梦年龄大一些,还见过自己的老师使用过,姚禹梦就完全没有这种好运气了,她只在书上看到过。
两个人心里正打鼓呢,看到呼吸机,更是头大了一圈。
这里常年战乱,民生凋敝,就连这所全国最好的医院也找不出一台能够让九个月宝宝用的麻醉机。
可是患儿病情紧急,已经由不得他们多想了。
麻醉科的顾行只能选择全程捏气囊,给手术中的患者进行供氧,用最基础的麻醉剂给患者麻醉。
保险起见,吴佳还是决定让院里之前的五官科医生约翰先试着动手,他此前一直使用这套器械,比较熟练一些。
可惜,花生米对于一个九个月婴儿的气管来说,已经能够算得上是巨大了。
加上玛喀提路况较差,交通工具稀少,患者家属一路奔波,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孩子送到医院里面来。
医生查看的时候花生已经进入了气管深处,操作难度较大。
约翰医生试了好几次,折腾了半小时也没有把异物取出来。
眼看小朋友因为气道不通供氧不足,血氧饱和度已经开始直线下降,约翰满头是汗,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他们一直以来非常信任的中国医生身上。
吴佳咬咬牙,硬着头皮站到了手术台上。
姚禹梦在旁边提心吊胆,竟然第一次在手术台上体会到了腿肚子转筋的感觉,简直比第一次上手术还紧张。
吴佳左手扶住直视下硬式气管镜,右手拿起抓钳,屏息凝神地试了两次,两次都没能把异物取出来。
吴佳并不气馁,她停下来换了另一把尺寸更为合适的抓钳,再做一次尝试,这一次一击即中,花生米终于成功取出来了。
手术室爆发出一阵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当地的医护人员纷纷鼓起掌,对吴佳表示感谢和钦佩。
姚禹梦松了一口气之余,马不停蹄地完成婴儿的复苏工作,一个小时过后,小宝宝终于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啼哭。
这哭声听起来却如此的悦耳,对于这个小生命来说,这声啼哭甚至能够和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相提并论。
直到这时,姚禹梦才真正地放松下来。
她把哭闹不止的孩子抱给满脸泪水的母亲,看着她一边珍爱地亲吻着小宝宝的脸颊和额头,一边不住地向医生道谢,由衷地夸赞中国医生的医术,姚禹梦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体会到医生的职业荣耀,也第一次真正开始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救死扶伤,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声望。
下班之后姚禹梦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离开医院,经过门口的石碑的时候,她又看见了那一行写在角落的小字。
gift from Chinese people。
不知为什么,姚禹梦突然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
也许只有长期在战火和内乱中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人们,才能理解这份礼物的珍贵。
姆那瓦萨不仅仅是一所医院,更是一所播撒爱和希望种子的教学医院。
中国的援非医疗队担负的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责任,更肩负着教书育人,授人以渔的使命。
姚禹梦生长在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新中国,在来非洲之前,她从没有见过亲眼见过战争造成的可怕后果,更没有体验过朝不保夕,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的生活。
在我们享受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之时,还有很多无辜的人在战争的炼狱中苦苦挣扎。
战争从来没有被消灭,世界和平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幸运的是历经千难万险浴火重生的我们并没有放弃微弱如萤火一般的希望。
奥古斯丁说,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
像我们这样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从尸山血海、满目疮痍中爬出来,还能快速发展成如今这样繁荣富强的国家,他的存在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实实在在看在眼里的,这本来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
我们的历史鼓舞着这些国家的人民,我们的现在帮助着这些国家的人民。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在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之下,先辈们提出的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显得那样虚无缥缈,然而正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国家的存在,还有千千万万为了这个理想努力奋斗的人的存在,这个人间才不再冰冷又残酷,人类才不再仅剩暴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路维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