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郎家的发达和郎云雄的霸道(1/2)
这个形式在滨海城、在整个海城域,甚至说在全仁武国都是没有出现过的,向来书本都是自己的东西,要么买走要么别碰,哪有什么租借的道理?而且你又免费让人阅读、又低价租赁,想看的人可以跑到你的茶馆里免费看,实在不舍得可以出点钱租回去看完再拿回来,那你的书还怎么售卖?难道就为了赚那点租金?
其实,采取这种办法既是符合滨海城城内售书环境的变通之法,又是郎全海现在冥思苦想出来的无奈之举。因为这么多年来,郎全海和他的先生编纂的书籍在售卖中早就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在广大读书人中颇受欢迎,但是老先生紧抓着这点本事不放,就只允许郎全海一人跟他一块编纂,在没有系统制作书籍方法的时代,这简直是累断胳膊的活计。好在后来先生看两人实在无法跟上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雇佣了一大批书生共同誊抄,这才让郎全海从繁重的写书工作中抽身了出来。但是即便如此,最开始的故事设想、书籍编纂还是郎全海主要负责,只有书籍成型之后才交给别人誊抄。
当然,名义上是先生的作品。
所以现在郎全海采取的办法就让他的书虽然还在市场流动,但是对于书籍本身量的需求却没那么大了,虽说利润可能不如售卖的时候丰厚,但是这样同样节省了雇佣写手誊抄的资金和笔墨的损耗。时间不久就让盈利跟上了以前的水平。
但是他们的工作量却是大大降低。
这样随着书局生意越做越好,外地人歇脚的时候爱读、游玩的时候爱借、回到家乡之后爱聊,郎全海的书局名气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郎全海的精力早就没法放在编纂故事上,但是新故事的迭代又不能断绝,不然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书几个故事,再大的市场也会疲劳。于是,在征得先生的同意之后,郎全海开始在店里向各路人马散播他们书局招募创作者的消息。
这些年来,早就有很多有才能的书生试图学着他们的样子出书卖书,奈何郎全海跟先生两人起步早、质量高,早就在滨海城形成了垄断的局面,其他人压根就没法冲破他们的垄断,在这个市场站住脚跟,加上先生此人一生教授无数,学生里牛鬼蛇神俱有,压根不怕有人能够给他带来麻烦,因为他给人找的麻烦就够他人应付不及了。
这样其他的书生有心无力,在他们散播出要招募创作者的消息之后立马蜂拥而上,再加上外地人有心无心的传播,虽然效果不强,胜在范围甚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他们的创作队伍。
此时先生早就离不开郎全海的扶持,在郎全海的建议之下,以他先生的名义成立了编纂协会,所有进入协会的书生在经历过认真挑选和考核、对他们创作能力的认证之后,就可以以协会的名义出版书籍,放在郎全海“滨海书局”城内成立的众多分局中进行售卖,郎全海和先生收取别人入会的“门票”和定期缴纳的会费,书局也收取一部分售卖的分成。
从此之后郎全海跟先生二人开始坐享其成,垄断了整个滨海城周边的书籍售卖市场,更是从开始的故事书扩散到五花八门各类书籍。
后来随着先生的辞世,整个协会产业都归拢到郎全海名下,郎全海凭着最开始的隐忍和借势,让自己的父母从贫苦中脱离出来,过上了人人艳羡的奢华生活。三十年前,郎全海娶了滨海城城主季雪涯的女儿季凝思,生下了独子郎云雄,此后借着季雪涯的帮助把自己的产业从协会和书局又扩充到贩卖武功秘籍,再后来随着仁武国动荡,开始售卖武器兵刃,他的产业无论是改朝换代之前还是之后竟然一直保持这蓬勃发展。
“隐忍”“借势”也就成了郎家的家训。
可惜的是这个家训却没有能够传给后人,甚至没有能够传给自己的儿子——郎云雄。也许是因为仁武国发生动荡之后,整个社会上喜武抑文的倾向明显,毕竟习武不像学文,几十年读下来如果考取不了功名就很难有大的起色,习武这件事每天的锻炼都能让你切切实实感觉到身体的变化,而且孩子本身就好动,再加上这些年郎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下郎云雄之后肚子就再也没有动静的季凝思更是对郎云雄言听计从,而他的爷爷奶奶也对这根独苗关爱有加,郎云雄自然恃宠而骄,更加努力学习拳脚去欺负他人。
一开始对于郎云雄的“调皮捣蛋”郎家人自然也是严加管教的,可是郎家毕竟算是书香门第,所以管教起来也不过是夫子之言、书本道理,郎云雄一开始还算是能听得进去,到后来发现跟小伙伴们胡闹起来压根不像他们说得那样有什么后果,也就不再听从家里人的教导,甚至到后来为了不听父母唠叨,干脆整天在外面跟人鬼混,很少能够安心呆在家里。
除了问家里讨要银两的时候。
时间一长,郎全海和季凝思看儿子其实也没有闯出什么祸事,而且就算有好几次有了官司的征兆,也被他早就把生意做到各行各业的父亲和那个一城之主的姥爷出面简单摆平,压根不需要操什么心去担忧儿子的安危。所以到了后来,只要儿子没有什么性命之忧,他俩也就不再用心管教,只求儿子能够多多呆在家里,让他们好好享受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龙枪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