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善后(1/2)
太子读书之事已经不再引起殿上任何人的关注。
松锦大战战败的消息传来,崇祯立即召集众臣进行讨论。
崇祯匆匆带着慌乱的陈新甲去了乾清宫,慌乱之中,没人注意到朱慈烺竟然也在队伍的末尾默默上了殿。
内阁诸大学士、六部都察院、四寺等一众尚书侍郎、正卿、少卿等四品以上的官员纷纷被召入宫中接受询问。
崇祯感到慌乱。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静静观察着,朱慈烺比其他人都表现得更加冷静。
崇祯环视着群臣,急切地问道:“诸位,现在辽东局势应该如何处理?”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道直道:“陛下,松山战败是因为总兵王朴、吴三桂在战场中临阵脱逃,导致军心大乱,从而导致了战败。如果想要稳定边疆,首先要整顿人心。我建议诛杀王朴、吴三桂,并调查中枢、辽东是否有妨碍边事者。”
陈新甲脸色苍白,这次的松锦大战他一直在催促,导致洪承畴匆忙出战,他心中有些自责。
吏部尚书李日宣连忙附和道:“九边精锐即将覆灭,如果不严惩误国之奸臣和庸吏,那就无法挽回人心。”
“臣也赞成!”
……
一时间,群臣都纷纷表示支持,气氛凝重而庄重。
朱慈烺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这些人都会说一些华丽的话,但是当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却变得激动起来指责。
崇祯被他们吵得心烦意乱,断喝道:“孙师(孙承宗)在辽东经营了十多年,现在处境岌岌可危。诸位还在纠结于一些琐事吗?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辽东军务!宜兴,你是首辅,你有什么看法?”
大殿稍稍安静了下来,首辅周延儒硬着头皮上前说道:“陛下,辽东军务还有转圜的余地。锦州虽然已经被围困,但尚未被攻破,吴三桂虽然退兵,但主力尚存。我们首先要稳定前线士兵,然后逐步调动兵马和物资,为恢复辽东局势做出努力。”
周延儒的话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但相比其他那些偏心私利的人,崇祯至少感到了几分安心。
周延儒的说法没错,只要锦州还没有被攻破,辽东的局势就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处理辽东军务,兵部有什么建议?”崇祯看向陈新甲。
陈新甲满脸忧愁地说道:“兵部建议陛下施恩笼络山东刘泽清部和湖广左良玉部,调动宣府大同的兵马和京营精锐前往辽东救援。”
崇祯摇了摇头:“刘泽清和左良玉正在围剿内寇,不能调动他们。而且宣大已经残破不堪,已经没有可用的兵力了。”
“在这种情况下,本臣建议陛下选派一位老练而能干的臣子速赴山海关,稳定军心,整顿军务。”陈新甲继续说道:“或者可以选择调动广西土兵、石柱土兵前往辽东,或者选派京营勇士。”
“石柱兵面临着张贼的威胁,调动很困难。”崇祯又思考了一下:“广西土兵还可以考虑,另外还有京营。兵部再议一下,确保辽东的安稳。”
陈新甲松了口气。
崇祯现在已经冷静了下来,松山大败让他痛不欲生。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陷入了惶恐和慌乱之中,几乎走上了妄图一搏,希望能够再度扭转局面的赌徒心态。
但现实是残酷的。
洪承畴已经将所有能参战的边防军队都动员起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清朝胃口不够大,吞噬洪承畴的军队后就没有更多的力量来进攻,从而保持宁锦防线的稳定。
再度调集兵马前往辽东,显然是这个打算。
朱慈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现状的把握可以说不输给当朝的宰辅们,而且他更加有着后来者的远见。
但是......
崇祯甚至连这么微小的期望都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朱慈烺环视了一圈朝廷中的众臣,可谓无人能担任重任。
周延儒太使过于犹豫不决,做事总是过于顾忌自身利益;陈新甲虽忠心而勇毅充足,却才能欠缺。至于其他朝廷成员,更是不如前两者。
清流派只会坚持强硬的名利观,其他大臣大多私心过重,无法承担责任。战败的消息传来,他们首先攻击别人为了摆脱责任,只图谋私利。
而最重要的是……
户部尚书李侍问走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如果将边防军队调离九边,调动广西的地方兵源,还要整顿京营军队,国库已经空无一物无法满足所需。”
崇祯茫然地看着李侍问:“现在情况如此紧急,国库中真的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粮食了吗?”
李侍问孤单地站在那里,面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数十岁,说道:“为了支持这场持续两年的松山战争,户部已经破费过度。国库空虚,已经尽其所能使用一切办法,转移任何可用的资金,但现在……无法再筹集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了。”
崇祯强装镇定的表情最终溃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大明要完了我要做中兴之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