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71.识才尊贤(1/2)
271.识才尊贤
认识和重视有才德的人,并对他表示尊敬。它强调了对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重和重视,以及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传说中,汉高祖刘邦非常重视有才能的人,他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全靠有才能的人的帮助。”他任用萧何、张良等众多贤能之士,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国时期,刘备也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他曾说过:“我知道文人的价值,所以对于文人我很尊重。”刘备善用文人,如诸葛亮、庞统等人,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使得蜀汉得以发展壮大。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表示对有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重和重视。例如:“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应该识才尊贤,让有才能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272.贤良方正
有德行、有才干,并且品行端正的人。这个成语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干和行为都很优秀,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时注重贤良方正,认为这是成为一位好官员的基本条件。
这位年轻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是位贤良方正之士,深得乡亲们喜爱。
这位官员的品行不端,绝非贤良方正之辈,不适合担任公职。
有一位名叫孟轲的年轻人,他出身贫寒,但非常好学。他每天认真读书,逐渐成为了一位有才干、品德高尚的人。当时正值战乱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都在为如何治理国家而发愁。其中一位国君听说了孟轲的贤良方正,便邀请他来到宫中,与他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经过一番交谈,这位国君对孟轲的才干和品德深感钦佩,任命他为自己的重要官员。在孟轲的帮助下,这个国家逐渐变得繁荣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贤良方正的品质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有才干,又能够以身作则,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也能够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贤良方正这个成语成为形容一个品德才干都优秀的品德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
273.正襟危坐
整顿衣裳,端正坐姿,形容严肃、端正地坐着。通常用于形容庄重、严肃的态度。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讨论人生哲学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学生问孔子:“老师,您对我们的要求一直很严格,但是您自己为什么总是坐得那么随便呢?”孔子听后,立刻正襟危坐,以示庄重。
即使在轻松的环境中,也应有庄重的态度。形容人的坐姿端正、庄重肃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重要场合、庄重场合的庄重态度。比如:“在会议上,他正襟危坐,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
274.坐视不救
袖手旁观,不施以援救。
出自《三国演义》:“瑜曰:‘子敬乃刘备之友,今刘备有难,你坐视不救,不义至甚。’”
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备,刘备大败逃往荆州,曹操派了五千轻骑日夜兼程追赶刘备。情急之下,刘备派了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孙权当时在建业(现在的南京),听闻刘备大败,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谋士鲁肃对孙权说:“不可袖手旁观,坐视不救。应该赶快与刘备联合,共同抵抗曹操。”孙权听从了鲁肃的建议,派了大将周瑜和程普率领军队与刘备会合,共同抵抗曹操。最终,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解救了刘备。
形容那些不主动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困难的行为。例如,“他们公司对员工的福利问题坐视不救,引起了员工的不满。”
275.救亡图存
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清朝末年,当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腐败使得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和现代化才能拯救国家,使其摆脱危机。他们积极推动各项变革,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军事现代化等,同时倡导民主、自由等价值观,以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在清朝末年,许多进步人士为救亡图存而奋斗。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
该国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救亡图存。
这一代青年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救亡图存而努力。
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在面临危机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和追求。
276.存十一于千百
源于古代中国的算数,形容在很多数字中保留某些数字或保留很小的差异。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整体中保留一小部分,或者是稍微改变整体中的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趣的成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