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01.珠联璧合(1/2)
201.珠联璧合
两件事情配合得非常默契,协调得非常完美。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互相辉映,互相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
源于《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人与人的配合、聚集非常默契,互相衬托,使效果更加完美。
例句:在电影《英雄》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元素,与强烈的音乐相互配合,达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和人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互相衬托,使效果更加完美。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准确性。例如可以说:“这个团队的成员都非常出色,他们在一起工作珠联璧合。”但是不可以说:“这个饭菜和这个杯子珠联璧合。”
202.和盘托出
把全部的东西都拿出来,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情。比喻完全说出来,毫无保留。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张融的人,他很有才情,但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每次见到皇帝,他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把自己的想法、见解都讲出来。皇帝虽然觉得他有些啰嗦,但也觉得他的才华确实不一般。有一次,皇帝问他:"你每次讲话都是和盘托出,不留任何余地,这是什么意思呢?"张融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全部表达出来,让皇上您了解我的全部。"
形容某个人说话直接、坦诚,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情非常彻底。例如:"他总是喜欢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让人听了很惊讶。"
203.出口成章
形容一个人口才敏捷,能够脱口而出、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这个成语源于《诗经》中的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名叫鲁班的木匠,他口才极佳,每次作诗都能迅速完成。后人便用“出口成章”来形容一个人口才好、文思敏捷。
清朝时期,有一个县令在审理一桩案件时,由于案情复杂,一时无法判决。这时,一位师爷走过来,口若悬河地说了一通处理意见。县令听后大为欣赏,赞叹道:“真乃出口成章!”于是,师爷便成了县令的心腹,日后再有疑难问题,县令都会听取他的意见。这个故事表明,出口成章的才华不仅在文学创作中有用,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出口成章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它通常用于形容人口才好、文思敏捷,但并不一定表示一个人有文化修养或文学造诣。此外,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讽刺那些空谈家、话痨者等。例如:“他天天高谈阔论,却从来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真是出口成章的无用之人。”
204.章台杨柳
意思是指妓女。出自《东南纪闻》。据《东南纪闻》记载,隋炀帝要巡幸江都,命乐工白明达造《章台柳》曲以迎之。白明达知隋炀帝好色,便以一个美貌而出身青楼的妓女为模特,创作了这首曲子。后来人们便以“章台杨柳”指代妓女。
205.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故事中,陆游在去山西村途中,遇到了一片柳树林,绿叶成荫,花团锦簇,眼前景象让他心情大好,原本因为困境而产生的沮丧情绪也一扫而光。在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下,他得知这片柳树林和这个村庄有一段传说:相传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神宗的皇帝曾在此屯兵,为了迷惑敌军,他让人在村庄周围种下了大片柳树,这些柳树迅速繁衍,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成功地掩护了村民的安全。陆游在村民的指引下,沿着柳树林走了一段路,突然看到了一条小溪流,溪水潺潺,花草丛生,景色宜人。他深感此处风景如画,诗意盎然,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游山西村》。
多用于形容事情出现转机,或者形容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情况。比如:“在失去工作后,他一度陷入绝望,但最近又柳暗花明了。”也可以用于鼓励别人不要放弃,比如:“虽然现在面临困境,但只要不放弃,也许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
206.明辨是非
明晰地分辨出曲直、对错。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吴氏,据传也是个官宦之家,在桐城当地算是有名望的大户,因此与张家明争暗斗不止。张英的母亲很气愤,一心想压倒张家,与吴家作对。张英问明情况后,给他的老母亲写了一封信劝她老人家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人接信后,怒消云散,心平气和地主动将墙基退后三尺。吴家见后深表敬意,也主动将墙基退后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六尺巷”因此得名。
例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善于明辨是非,敢于决断,千万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在是非问题上我们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趣的成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