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91.里应外合(1/2)
91.里应外合
内部接应与外部配合,夹击敌人。形容双方合作默契或互相串通做坏事。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设计,让蒋干传递假情报给曹操,说东吴的将领蔡瑁、张允等人,帮助东吴训练水军,实际上是准备投降曹操。曹操听信蒋干,把两位忠诚的水军将领杀死,等到发现真相时已经太迟了,于是曹操只好带着80万人马去东吴决战。
另一方面,周瑜率领10万人马经过三次战役,折损了一万多人,在退兵到湖口的时候,被张辽追击,在经过苦战后,只剩下3万多人回到江东。虽然双方在人数上略有差距,但孙权与周瑜的军队紧密配合,成功地抵抗了曹操的进攻。
形容双方配合默契或互相串通做坏事的情况。例如:"这些罪犯和警察里应外合,让整个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或者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需要和另一个团队里应外合,共同完成任务。"
92.合理合法
符合道德、法律和伦理准则。它强调的是按照正当的、合理的方式来做事,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有一个关于合理合法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遵循道德和法律而获得了好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他发现村里的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于是他向当地的环保部门报告了这个问题。环保部门进行了调查,发现这条河流的污染源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排放口。这家企业最后被处以重罚,并被迫整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理合法是社会公德的表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例如,一个人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合法。
93.法其遗志
法:效法;遗志:未实现的志愿。指效法先人的未竟之志
作谓语、宾语、定语。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多有创新和突破。孔子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并非简单地照搬,而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对浩繁的古代文献进行筛选、诠释、整理、删修,使之合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规范,其中不少内容加以注释、发挥,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
94.志大才疏
志向很大,但是才能不够。形容一个人的野心很大,但是实现野心的能力却不足。这个成语有时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有野心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实现。
明朝的一位官员杨慎。杨慎是明朝著名的才子,从小聪明过人,自视甚高。他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在处理政事上却显得能力不足,常常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遭到贬谪。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他因此得名。
通常用作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实现野心。比如,“他虽然有很大的志向,但是志大才疏,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95.疏忽职守”
粗心大意,不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或职务。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卫的官员,他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税收。然而,由于他的粗心大意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他并没有认真管理国家的财政,导致国家财政出现了严重的漏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工作或职务应该认真负责,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或事情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情况。比如,某些服务人员在工作时心不在焉,或者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行为都可以用“疏忽职守”这个成语来形容。
96.守株待兔
形容人希望不劳而获或者死守老办法不思进取。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以为只要守在树桩旁边就可以再次得到兔子,结果当然是毫无所获。
比喻那些不靠自己的努力,只寄希望于意外收获或者一劳永逸的人,最终往往会失败。在现实生活中,守株待兔的人往往是不愿意付出努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他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想着守株待兔,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守株待兔,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想要成功,必须努力奋斗,不能守株待兔。
97.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同伴或朋友的死亡或不幸而感到的悲痛和同情。
《宋史·李昌龄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名叫李昌龄的官员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但因为他的同僚们不喜欢他,所以他们计划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然而,李昌龄的一个朋友,名叫张同知,在皇帝面前为他辩护,说:“昌龄虽行峻而善类,今以罪斥,臣恐天下有为之士,皆以兔死狐悲,不敢复闻朝廷事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趣的成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