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1/3)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具有一定的外貌。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外部形态。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
(3)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
(4)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
(6)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7)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一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8)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的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2.简述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绝然对立的观点。
(1)机体论观点: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群落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可以解释为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2)个体论观点: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
3.简述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群落成员型分类)
植物群落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分类主要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1)优势种和建群种: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2)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仅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稀见种:偶见种是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于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意义: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群落组成开始,群落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4.简述种类的数量特征
(一)种的个体数量特征:
1.丰富度:又称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统计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与目测估计法。
2.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1)相对密度: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2)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3.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盖度可分为分盖度、层盖度和总盖度。
(1)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
(2)基盖度:植物基部出现的覆盖面积。
4.频度: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5高度:用于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取其自然高度或绝对高度。
(1)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与最高的高度之比。
6.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可分为干重与鲜重。
(1)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7.体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1.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3.综合优势比(SDR):常用的为两因素的综合优势比,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这五项指标中任取两项求其平均值再乘以 100%。
5.植物的生活型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生态学必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