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2/2)
当的吗?
这可比财大气粗还不容易。
话说南山下也有这么一户人家,恰恰也姓陶,可跟骨气无关,这家人天生狗屎家运好,好到令人眼红。
除了不需要这五斗米,从三代前传下来的产业就算学那风流人物整天吟风弄月饮酒作乐也没问题。
按理说这么没有后顾之忧,人生几何,不好好附庸风雅对不起自己跟父母留下来的大笔财富。
偏偏陶家长子,这陶向渊从小被关在房间里读书,孔孟论语背得滚瓜烂熟,别人寒窗苦读为的不就是功名,想说可以捞个官位坐坐,可他没想要光宗耀祖也就算了,却走火入魔的把陶渊明先生的田园生活当作人生最高目标,还非常的努力贯彻,实施在自己跟家人身上,要求家里不管男女都要会下田、能拿锄,一早跟着他理荒秽,还坚持要到月亮出来才带着月色荷锄归。
陶宅不只十余亩,田地十几分,这么多忙不完的活,他又这么有钱,请几个佃农或是仆人照料管理不为过吧?
门儿都没有!
共同劳动,维持生活,这是他时时挂在嘴上训诫弟妹的金玉“凉”言。
他不只对农耕有着高度的热忱,也学人家养鸡养鸭。
这些,全然是为了生计啊。
但是,男人把外面的活儿干完了可以跷腿当大爷,身为他唯一妹子的陶步荷却倒了大楣,天不亮要起床,忙完了田事还要主中馈,里里外外都靠她张罗。
想他陶向渊堂堂一个男子怎么可以在这种小细节的地方违背古圣贤的教诲?君子远庖厨嘛,越远越好。
不过,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自命清高的日子也有踢到铁板的时候。
几个月前陶向渊的收成谷物需要加工,却跟负责碾硙的水利加工会会长因为细故爆发了冲突。
如果只是口角倒也不打紧,反正种田对他来说只是种心酸的,家里也不缺这一点粮食,虽然人工舂米费时费工,了不起把收成再从水力碾米厂搬回来就好,可他为人心高气傲,想说既来之,哪有再搬回去的道理,这一口气咽不下,回来之后竟异想天开弄一个碾米厂自己来使。
朝廷早有明文规定禁止人民私设碾磨。
不想错过《非娶不可(出书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