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冤魂索命(1/2)
他不是每次都将圣人骂得哑口无言,只能找皇后安慰的吗?
他说的这些话谁说都没问题,怎么他说了怎么就那么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
魏征看着众人,冷哼了一声。
哼,别以为就你们会拍马屁,平时不夸圣人是在让着你们,怕圣人迷失在你们这些只会拍马屁的家伙的赞美中,只能牺牲我自己给圣人醒醒脑,不然我夸起人来我自己都怕(¬︿??¬☆)
过了好一会儿,大臣们才从魏杠精突然转变成魏小甜甜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纷纷加入了夸夸群:
“圣人心系民众,我唐有圣人,是万民之福啊!”
“古今帝皇,再无能比圣人更得民心的帝皇了。”
“圣人……”
李世民坐在座位上,却觉得浑身不舒服。
奇怪,之前他明明很喜欢别人夸自己的,怎么今天听着这些大臣们的夸赞却感觉浑身不对劲?
哪里出问题了?
辽朝 金熙宗天眷二年
数次的南下失利让金朝的朝堂对于汉人恨得牙痒痒的。
归属感,归属感……
要不是这该死的归属感,宋朝早就不存在了。
轮得到宋朝跟他们大金来争论皇权正统!
也不知道宋朝的那些武将的百姓是怎么想的,明明宋朝的朝政早就烂到底了,他们的皇帝都摆烂了,一心想着求和,偏偏他们就一心效忠着宋朝。
他们大金好不容易打下的城池,没过多久就被他们抢了回去,就算没抢回去的,里面的人也不安分,天天想着逃跑回宋朝的地界。
该死的宋朝,该死的宋民。
……
【在籍田制还存在,民众还归周王室管辖时,周王室设有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
当周天子想要知晓人口数量时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
但当周宣王将民众的管辖权移交给地主们之后,原先设立的管理民众的官职就成了不需要存在的了。
而民众的数量由地主们自己统计自觉上报,这也就存在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众人口的真实数据只掌握在地主们的手中,而地主们是否会属实上报人口的数量。
而一旦有地主们隐瞒了人口的数量,那么周王室就无法掌握人口的真实数据。
如果地主们将真实的人口数据往少了报,那么,当周王室征兵时,周王室还能征到真正该征到的兵数吗?】
【民众与周王室离心,地主们有意的阻挠,在周宣王中后期时,周王室征兵就经常会遭遇到征兵人数不足的情况。
这也是为何后来周宣王后期对外征战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周宣王不听虢文公的劝谏执意“不修籍于千亩”的初衷是好的,但很显然,最终所造成的后果很显然并不是他想要的。】
【而周宣王在千亩战败后,很显然也意识到了地主们上报的人口的虚假,也为了补充兵力,扩充国库,于是再次不顾仲山甫的劝阻,执意“料民于太原”。
什么是“料民”呢?
料,数也。
料民就是调查核实登记的人口,以便征收赋税和兵役。
当时仲山甫以“民不可料也”阻止周宣王料民的原因中就有说:“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事也。临政示少,诸侯避之;治民恶事,无以赋令。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
这样大张旗鼓的去料民,如果料民后发现人口的数量减少呢?
在封建君王时代,人口的减少就代表君王的政治败坏,而在周宣王在位的时候,周天子已经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诸侯们对于周天子已经没有多少的敬畏之心,而在周宣王上位后他们恢复觐见,不过是因为周宣王上位后的举措,短暂地复兴了先祖的遗风罢了。
如果这次太原料民的结果不如人意,那么原本重新开始亲近周天子的诸侯又会疏远躲避,而民众们觉得周宣王政治败坏也会抵触朝廷的政令推行。
况且无故料民也是大忌。
话很有道理,但是周宣王不想听,它更想摸清太原当地的真实人口,然后解决他当时的军事和财政上的困境。
而周宣王“料民于太原”一事,最终引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激化了各阶层的矛盾。】
【周宣王最终于周宣王四十六年去世。
而关于周宣王去世的死因,很多的记载上记录的是被杜伯冤魂索命。
说是周宣王在圃田游猎时,杜伯的冤魂戴着红帽,执红弓搭红箭,乘坐着白马白车,由司空锜、大臣祝护卫左右,从道边奔驰而来,一箭射中周宣王的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为何杜伯的冤魂要找周宣王索命呢?
在《太平广记》里面关于杜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惊!老祖宗们看到我的历史直播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