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晋厉公伐秦(2/5)
晋厉公代替自己“讨伐不臣”。另外,周简王还派王室卿士刘康公、成肃公为统帅,率领“王师”(估计也就千把人)出征,随以晋军为首的诸侯联军一起参与伐秦。
而周天子如此识相的主动表态,让晋厉公的出兵伐秦行动有了更加充分、更加名正言顺的理由,在宗法道义上无懈可击;但为了更好地掌握战前的‘舆论、外交’至高优势,晋厉公又设计了一个更厉害的计谋。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初五,奉晋厉公之命,晋国行人、使者吕相顺利抵达了秦都雍城(陕西凤翔);而在秦国公宫的大殿之上,当着秦桓公和秦国诸卿士大夫们的面,吕相将由自己精心撰写、并由晋厉公审核批准的“与秦绝交书”给全文朗诵了出来(绝交书一共有八百多字,要毫无停顿、错误的朗读出来,吕相确实用心了)。
吕相的‘与秦绝交书’这篇外交辞令,可以用‘避重就轻、颠倒黑白’来解释,其真实目的,就是要掩盖晋、秦两国之间由姻亲到世仇的原因,而将所有的过错和罪责都推到秦国的身上,以防止秦国在战前就占据道义和信义的制高点,造成晋国的被动,并为不久后的晋国联军‘伐秦之役’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吕相念完‘绝秦书’后,端坐在大殿之上的秦桓公面无表情,勉强控制住了心中的万丈怒火,随即直接下令让殿中甲士把这个无耻的晋国行人给从大殿中叉出去,立即赶出雍城、不准在秦国境内逗留,踢回晋国了事。
为了维护秦国的尊严和利益,秦桓公在晋国已经发布了绝交书后,也公开宣布和晋国断绝盟约,然后马上准备开战前的军械、粮秣、物资,准备与即将前来伐秦的晋国联军进行武力对抗。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布置好战前一切准备的晋厉公亲自领军出征,率晋国联军——晋、齐、宋、卫、鲁、郑、曹、邾、腾等九国军队,并奉王室卿士刘康公、成肃公所率的不到两千人的“王师”一起出征,讨伐“破坏盟约、拒不接受天子王令”的秦国。而包括打酱油的‘王师’在内,晋国联军的人数居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十二万人之多。
四月底,晋厉公率十二万人的联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大河(黄河),一直深入到秦国境内的麻隧(陕西泾阳),然后驻军在泾水东岸。得知晋国联军已经开到秦国境内的消息后,秦桓公不甘示弱,率五万秦军从秦都雍城(陕西凤翔)出发,也抵达了麻隧的泾河西岸,两军隔着窄窄的泾河展开了对峙。
五月初四,在经过了事先的周密布置、备战后,晋国联军在晋厉公的率领下拔营渡河,向河西的秦军发起了进攻,秦桓公则率领秦军节节阻击、拼死抵挡着联军的攻击。
秦军在兵力上有着明显的劣势,而且晋军训练有素、久经战阵,在进行了短暂而激烈的抵抗后,秦军不敌联军的猛攻,最终败下阵来;此战,秦军大将成差及不更(爵名)女父都被联军所俘获,伤亡也接近了三万人,秦桓公败阵后率残军狼狈地从麻隧撤退,放弃了与联军的接触。
击败秦军后,晋厉公还不肯罢休,再率联军跟在秦军身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秦国的侯丽(今陕西礼泉)附近才停止了军事行动;而秦军也被联军一路狂追,赶回了国都雍城,秦桓公收缩兵力保卫雍城,不敢轻易出战。
伐秦大获全胜后,晋厉公得意洋洋地宣布收兵,率领诸侯联军返回了河东(大河以东、不是泾河以东),秦国的河西之地就此被晋国所占领,此后数百年,秦国都没能成功地从晋国(已经三晋)手中重新将河西之地给拿回来。
有关此战的经过,在我之前的文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麻隧之战背后的故事》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需要了解此战前因后果的读者,可以直接去查阅前篇文章;谢谢。
此战结束之后,晋厉公凭借着连续击败齐、秦、狄三方的赫赫武功,成功地压制住了楚国的扩张势头,晋国的国势也大涨,诸侯国对晋国一致敬畏、臣服,到晋都新田朝见晋厉公的诸侯国君车驾络绎不绝;晋国也由此重新成为(当之无愧的)诸侯霸主。
在晋厉公召集诸侯盟友们一起出兵伐秦之时,身为晋国新盟友(新小弟)的郑国,自然也收到了召集令;为了表示对晋国的忠心,郑国国君郑成公更是亲自率军参与了晋国联军的这次伐秦之役;可就在郑成公领兵出外作战的这段时间,郑国又一次发生了内讧动乱。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夏,就在郑成公率军出兵秦国、出外征战之时,率子弟党羽从訾地偷偷潜回了新郑,并向留守新郑的执政卿士公子騑(即子驷、郑国七穆之一)提出‘请求’——允许自己进入郑国宗庙去祭祀祖宗(公子班就是想以此来试探郑人对自己返回新郑的反应和是否接受的态度)。
但公子騑态度强硬地拒绝了公子班的‘祭祖’请求,还扬言要发兵驱逐公子班;恼羞成怒之下,公子班便率私兵攻击了新郑城内的‘穆族’(即郑穆公的后裔子孙,公子班不是郑国穆族成员)私宅,还杀了七穆成员之中的二人——公子舒(子印)、公子挥(子羽);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蛊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