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3章 爱的传递(1/2)
农村的孩子没怎么拍过照,少女时期她仅有的两张照片不过是小学和初中的毕业照,再加上女大十八变,其实陈可夕不太认得自己。
但她一眼便认出木牌,“黄氏粥铺”四个字是她一笔一划描上去的。
那年她七岁。
那时候陈强国还没领养陈可贵,却已经开始家暴,有时候找他要钱买菜也会被刁难,黄之珍一气之下借钱租下门店卖粥。虽然她放学后要到店里帮忙,不能和同龄伙伴玩耍,但那是很快乐的一段时光,来往的客人变着花样夸黄志珍手艺好和陈可夕懂事。
直到陈可贵被领养回来,陈强国借口家里两个小孩需要照顾,强迫黄之珍关了店。
陈可夕指尖轻轻摸过黄之珍的脸。这几年每一个无法入眠的深夜,陈可夕都会在黑暗中默默地把黄之珍的样子描摹一遍,记忆里她是消瘦的、紧张的、疲惫的,可原来年轻时候的她是如此的有生气,像盛夏绽放的向日葵。
张淑芬察觉到陈可夕的情绪不对,柔了嗓音,“夕夕,怎么了?”
陈可夕飞快抹掉眼角的泪珠,抽了抽鼻子,“这是我,和我妈妈。”
张淑芬似乎也被这奇妙的缘分震住,她连连感叹“缘分啊孩子”,边说着边把施怀民两父子从厨房里揪出来。
施慕卿擦干手凑到照片前仔细端详,原来小时候她长这样,大眼睛好可爱。施怀民也笑了,“我们可真是有缘分。”
他想起一件事,当年他和张淑芬都十分喜欢黄之珍的手艺,他们在湛江一共呆了五天,每天总有一顿到店里报到,临走前试着请教粥的做法。配方做法是饭店的命根,他们本来也不抱太大希望,没想到黄之珍知无不言,配料火候说得清清楚楚。
离开时他们拍了一张合照,约定洗好后便给黄之珍寄过去。回到三亚后施怀民父亲忽然生了一场重病,等一切恢复正常施怀民终于有心思把照片冲出来已是半年后,他几次寄往湛江的信件因查无此人被退回。
施慕卿忽然反应过来,“爸爸,那我从小喝的各种粥都是用阿姨教的方法做的?”
当然,施怀民点点头。
施慕卿和陈可夕相视一笑,难怪过年在西安那次,陈可夕会觉得施慕卿煮的蘑菇瘦肉粥有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爱永远不会消失。不信你看,从施怀民到施慕卿,冥冥之中连她最爱喝的粥,妈妈也早选好了传承的人。
施怀民施慕卿两人动作很快,没过多久菜便上齐,满满当当一大桌。张淑芬得意地朝陈可夕挤挤眼,施慕卿觉得好笑,“你们俩挤眉弄眼的,是有什么秘密瞒着我吗?”
陈可夕觉得又好笑又感动,指了指面前的菠萝牛肉炒饭,“这是暹粒一家网红餐馆的特色菜。”又示意他看向中间冒着热气的大盆鸡,“这是新疆的特色菜。”
暹粒、新疆,这是陈可夕两次遇见张淑芬施怀民的地方。
张淑芬给陈可夕夹了一块鸡肉,“夕夕,你不仅是这小子的女朋友,也是我们两个老东西的朋友。以后有啥事直接说啊,别害羞。”陈可夕低低地嗯了一声,像微风拨开晨雾,她内心深处最后一丝紧张消弭无踪。
饭桌上的气氛比陈可夕的想象更轻松,从各地的旅游风光人情到某道菜的做法,各自的工作经历甚至娱乐圈的小道消息,全部都可以聊,是朋友式的、平等的交流,没有长辈高高在上的说教。
这边张淑芬说了句什么,施慕卿跑过去环住张淑芬的肩膀撒娇,施怀民摇头笑了笑,随后默默给张淑芬杯中添了点温水。
真好。
吃得差不多了,张淑芬放下筷子,起身拉着陈可夕往阳台走,那里有她精心伺候许多年的花草。陈可夕有些为难地回头看了眼餐桌,施怀民和施慕卿两人正低头收拾着。
来三亚前,谢跃欣给她恶补了许多第一次见家长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遇到毫不客气地让女孩做饭洗碗的家庭,“逃!麻利地逃!”,谢悦欣一副过来人的样子。
其实在做家务这一块,她和施慕卿合作颇为愉快,基本上是按照“互帮互助、平等共赢”的方针走的--一个人做饭,另外一人就拖地扫地整理物品。
在各种智能家电的分担下,家务活的工作量并不大,有时候更像是脑力劳动后的调节。她也曾设想过,万一的万一将来有小孩忙不过来,请家政阿姨便是。因此对她来说,家务活不是一个需要忧虑的问题。
但陈可夕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女孩们会这么在意这一点,因为从中可以窥见男方家长对未来家庭新成员的期许和对女孩本人的评价。一进门就让你做菜洗碗的家庭,大概率更希望未来的儿媳妇好好相夫教子,同时说明在他们眼里你能力平平,在职场上是做不出什么成绩的。
况且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父母分开居住、付费请家政阿姨的。在以后漫长的相处中,倘若认为家务活理所应当的就是女人的分内事,退一步讲家庭主妇倒还好,最惨的是工作上和男人一样996,到家筋疲力尽却还得一秒换装成贤妻,举起吸尘器开始打第二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她带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