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7章 9.26(1/2)
第三章,木构架建筑概论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
单体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是单体建筑的构成要素。
(一)"间"
1."间"的概念:
一指四柱之间的空间;
(平面上最低单位)
二指两缝梁架之间的空间。
(常用)
2.出廊(列柱的门廊)
a.无廊
b.前出廊
c.前后出廊
d.周围出廊
○灰空间
西方广场发达——广场
中国庭院——私密
台湾学者称之为中介空间
出廊等级:周围廊(最高)-﹣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最低)
出廊作用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
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推测是由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3.面阔(开间)与进深
面阔——一间(按2法)的宽为"面阔",又称"面宽"。进深——一间(按2法)的深为 "进深"。
若干个单间面阔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阔,称为"通面阔"若干个单向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4.间的组合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大小规模:
面阔一一开间数量
进深一一间的架数
——官式建筑开间取阳数1、3、5、7、9
——民间建筑间的组合较随意
——间的架数以每一標为一"架"
——標与襟之间的水平距离为一"步架"
——间数的演变:由双数开间到单数开间
间与架:规范房屋深广的基本单元
例:"一明两暗"式"一堂二内"(三开间)
单体建筑中数最多,使用最为广泛的法定形制。
《唐六典》规定:六、七品以下的官员和广大庶民只能用到这种三间。五品以上的堂舍才能超过三间。
《明会典》规定:六品以下官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房舍不过三间五架。
○三开间,"一明两暗"式的优点:
提供适宜的使用面积
每间面阔3.2米左右,进深4-6.4米左右,面积40-60平方米。
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良好的空间组织
一堂居中,内室分处两侧,具有良好的私密性,且室内空间完整,分合合理,主从关系明确。
良好的日照、通风
堂屋和室内可以前后檐自由开窗,保证日照,便于组织穿堂风。
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有利用组群的整体布局
总之,三间式建筑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长期延续的"基本型"。史学家称其是十分明智、现长的选择!
5.间的名称:
三开间
五开间
七开间
九开间
6. 间的不等宽
◎ 依次递减﹣明一次一梢一尽,明清最通行。
◎ 明间最宽﹣﹣其余各间相等,廊间最小。
间的不等宽的原因:
功能要求——各间需要面积不同,起居室(明间)大。
经济意义——可节约材料、节省空间。
艺术效果——艺术上中央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作用——尽间进行结构加固,有利于结构稳定性。
(二)柱网平面类型
1.单槽
2.分心槽
3.双槽
4.金箱斗底槽
注: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三)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
正式建筑
杂式建筑
古建筑屋顶形式
完殿——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又称五脊殿。
歇山——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殿。
悬山——两坡顶,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
更山——两坡顶、屋檐不悬伸在山墙以外。
正式建筑屋顶形式↑
()尖——屋面较能,无正脊,而以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其上再覆以宝顶,多用上语、亭、器、
◎从形态学的角度看正式与杂式的不同特点:
◎ 正式建筑:
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某人学习的中国建筑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