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有作为的年轻人(一)(1/2)
同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永和村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了出去挣钱,有的是经不起媳妇儿的唠叨,反正大部分也都领着老婆孩子离开故土,加入到了城市打工者的行列。
可不出不知道,等出去后才知道了作为一个农村人想融入城市的艰辛,也知道了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之大和机会之多。
永和村外出打工的人大多去了青城、鹿城和大银市三个地方,也有几个去了镜门市的。男人们从事的工种,主要是当厨师、木匠、泥瓦匠以及受笨苦的钢筋工、搬砖递瓦工、抹灰工和铲泥工。同时,也有一些没家口的小伙子,在酒店打杂,或在汽车修理场学修车。而女人们,则主要在理发店学理发,大酒店端盘子、涮碗洗菜之类的营生。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用谷爱田老人的话说,就是外出的那些年轻人们,有挣大钱成了气候的,也有讨吃货爬床的。而要说混得不错的,还数杨玉悦的两个儿子杨争和杨夺、田四格的四儿子田四小、石俊青的儿子石大头、张国庆儿子张东、董恒久的儿子董斌。当然,有些小媳妇儿也混的可以。比如卢旺旺的儿媳妇儿婷婷、姜兵权的儿媳妇儿莉莉。
杨争、杨夺两兄弟是同年携妻带子到青城打工的。由于两人前几年就跟刘家沟的表兄学会了木匠手艺,所以,兄弟俩在村里的时候,就经常到周边的村里,承揽些起房盖屋及打家具的活。只要有木工活儿干,他们就会有一定的收入。只可惜他们的活儿不但经常接不住,而且给雇主营生做完了,工钱还不好要。听说青城每年成批成批的盖楼房,需要大量的木工,兄弟俩一商量,就去青城各自租了一个大杂院的小南房,到建筑工地干起了支盒子的营生。干了几年以后,和包工头也混熟了,盖楼房的程序也了解了,于是,弟弟杨夺也就跟包工头试着想多包揽些木工活。一栋或几栋楼的木工营生包揽下来后,杨夺就再雇几个木工干这些包揽下来的活。这样一来,自己不仅苦轻了许多,关键是从木工们身上抽取的利润,是大于自己单打独斗的几倍或十几倍。尝到了甜头的杨夺因为有了资本,干脆就包揽了一个开发小区或两个开发小区的所有木工营生。就这样干着干着,后来又开始和开发商承揽起了一栋或几栋楼的全部建筑工程。
早在杨夺承包建楼木工的时候,杨争只是弟弟杨夺手下的一个不脱产的大领班儿。每到年底,一到亲弟兄另算帐的时候,尽管杨夺给他的钱远远多于他应得的钱,但眼见弟弟杨夺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腰包,杨争不由得羡慕、嫉妒、恨。
“儿有不如自有,自有不如怀揣,怀揣不如袖囤”。看着弟弟杨夺每年大把的收入,杨争心有不甘。他和杨夺商量着也想包工。可杨夺认为他既不会搞人际关系,又凡事事必躬亲,不适合当包工头。杨夺说:“哥,你为人老实,办事精细,手艺也在我之上。我认为你开个装修公司比较合适。现在,青城的楼房开发每年都在成倍的增长。业主们买上一套楼,都视若命根,都想找家好的装修公司给设计的大气漂亮,装修的豪华精致。你有这方面的天赋,你要成立了装修公司,我售楼时给你向业主们推荐。也等于咱们一条龙服务业主。我想,你的业务也肯定少不了。只是不知你是怎个想法?”
听了杨夺的话,杨争第二年就注册了个装修公司。他招兵买马,由于给得报酬可观,几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和木工、泥瓦工们,很快聚到了他的门下。由于他公司的装修设计新颖、时潮,要价合理,兼有弟弟杨夺的推荐,业主们也通过选择、对比,都认为选择他的装修公司装修新楼,比较放心。
石大头原本是个光棍,但他是个好光棍。他不像别的光棍汉一样破罐子破摔地卖堆子,而是不怕吃苦,干活不惧脏累的一个人。他们挺好的家庭,他又挺好的苦水,可就是找不着个媳妇儿。为此,每当有人问他成没成家的时候,他总是说“世上媒人千千万,一到我门就断根了”。近几年,村里的很多发小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他也蠢蠢欲动,也想出外面试试、闯闯。心想,人家拉家带口的还都走了,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出去还能饿死?说不定出去运气来了,还能忽搧个老婆了。就这样,抱着出去碰运气的想法,他也来到了青城。
在杨夺的介绍下,石大头到了一家石材加工作坊当了个磨板工。他不怕苦累、不惧脏险的干劲,很快博得了作坊老板的认可。老板和自己的女儿说,这是他开石材加工作坊以来,见到的最能干、又最不讲代价的一个人。
小作坊老板姓吕,青城郊区吕家营人,在青城加工大理石已有五年的时间。吕老板丧妻,只与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名叫林林,长得淡眉淡眼,中等人材。她除了每天给作坊雇佣的两个人做饭,给他父亲洗洗衣服,剩余的时间就是关门闭窗地坐在床上,让电视和她做伴儿。
石大头的到来,终于使她有了急于嫁人的想法。而他的父亲,也看到石大头为人老实、干活勤恳,从不多言乱语。认为将林林的终生托付给石大头,最为合适。就这样,石大头来青城不到半年,就娶了个黄花大闺女。
由于成天和阴冷、潮湿、灰尘飞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那些年哪个村那些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