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投机(1/3)
好书推荐:
林宜虽然知道这人既然自居奇货,必会有所准备。却想不到好巧不巧,李雪鳞突然抛出这么个他曾听“那个人”隐约提到过的观点。
这个李雪鳞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言语中对乌斯藏的情形了如指掌,不,不仅如此。自己画的地图虽然潦草,但有机会能看到大夏疆域全图的人屈指可数,更何况远至天青海的西域地形。为什么这个李雪鳞看到地图时没有一点好奇、一丝惊讶?好似他早已看过一般?还有他的气质。对,最初吸引自己的就是他的气质。与乡野村夫的邋遢、武人的粗鄙、文人的酸腐不同,这人身上有什么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举手投足不拖泥带水,不做多余的动作,颇有几分武人的粗豪爽直;但那种不经意的优雅,自己见过的那些武将就算扔光禄寺里百八十年都未必能学得像,文臣与之相比又拘谨有余潇洒不足。除了这些还有还有可以勉强称为违和感,这人与四周的环境太格格不入了。不是因为装束扎眼,那种感觉来自于一些更虚无缥缈的痕迹。他到底是什么人?“李阳朔,你到底是什么人?”“我?一介草民而已。”李雪鳞见对方已经开始动摇,心中冷笑,知道自己的胜算又多了几分。封建时代的地图普及率有这么高吗?记得康熙时中国才以几个传教士为主测绘了一张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皇舆览胜图。这张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图没有进入课本,也没有被用来培养老百姓的爱国情感,而是挂在了御书房里让某个想找老天爷借阳寿的人敝帚自珍。之前的时代,地图不精确不说,普通人甚至连国家疆域的大致轮廓都没概念。林宜能几笔勾勒出海岸线和几大山脉的走向,甚至远达中亚,不是对地图烂熟于胸根本办不到。而要对地图了如指掌,一种可能是他掌管典籍,另一种可能是他直接参预军国大事。掌管典籍的人才二十一二岁,还穿紫袍挂金鱼袋?打死李雪鳞都不信。他搜刮了身上所有的“真诚”堆到脸上,叹气道:“说来话长。李某祖上是华夏望族。据家中的老辈人口传,似乎还是军中大将,受命统兵南征。但百多前年大军被敌人包围,激战月余后折损殆尽。先祖幸得亲卫拼死相救,杀出一条血路到了海边,抢得一条船。又漂流了十多天才来到一座岛上。从此我李氏一族便在那海外大岛长住了下来。百余年中土又逢盛世。李某自小对中华上国景仰万分,不敢以中土之民自居,但也渴沐王化。遂禀告族中长老,带了镇岛之宝来到大夏。谁知旅途不慎,失落了盘缠。幸而天不绝我,让我遇到林兄。”李雪鳞末了还不忘送林宜一顶高帽,“李某在中土这些天来,只觉见识气度无有出林兄之右者。中华才俊真是好生可畏。”林宜任由李雪鳞把顶高帽戴在自己头上,淡淡地问道:“李公子可否告知祖上名讳?那位前辈际遇如此离奇,在我中华也当是个人物。林某有几分好奇,还请李公子不吝赐教。”李雪鳞听他连对自己的称谓都变了?()_[(.)]???+?+??()?(),心中一喜()?(),
眉头一皱:“并非在下有意隐瞒。在岛上时在下也曾询问族中长老()?(),
但长老若不是语焉不详()?(),
便是王顾左右而言其他。或许是祖上离开中土时匆忙,现下一族中没有来岛上之前的典籍谱系可查。实不相瞒,李某胸中也是好大一个疑团。”
在你撒谎时一定要与对方的眼神交会。这是李雪鳞摸索出的经验。每个人都做过心虚的事;每个人都不愿和他人对视。如果你有勇气让眼神真诚到裸奔,别人多半会不好意思,先把视线移开,就好像是他做了亏心事一样。果然,还没等李雪鳞把这篇顺溜的谎话说完,林宜已经把眼光挪到了手中的酒杯,回忆起一段往事。夏国的开国君主李春cháo是个不世出的奇才。由一介布衣投军,历经大小战阵数百未尝一败,以战功拜大将军,手绾兵符,威震西北,拥兵十五万。曾远逐羯胡至雪石岭(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勒石而还。谁知常国的新任皇帝怕他胜仗太多功高震主,命令李春cháo即刻交还兵权,回京别任。此时侵扰中原百余年的羯胡之患甫去,西南的乌斯藏已有侵食甘陇之意。李春cháo上表恳求留任至羌、甘、陇的几处要塞修筑完毕,至少堵住乌斯藏侵攻道路,保得西北十余年平安。但他越是苦苦哀求,常皇疑心越重,诏书中的言辞愈加严厉。待李春cháo的第五封奏折递到皇帝面前,朝中已无人敢为他说话。被怒气冲昏头的皇帝将李春cháo留在京城的妻儿当众斩首,点将发兵,调二十万羽林军玉讨平“西北叛逆”。李春cháo得知妻儿遇害,当即呕血盈升。一怒之下索性反了,集结十五万西北虎狼之师,六万藩属军队,挥师东进,直扑中京(洛阳)。途中与二十万羽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碧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