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 重返竹舍(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林玉如喃喃道:
“这句真好,又不好”
“哈哈,哪里好,哪里不好?”
“词句好。但愿人长久,朝夕共处,一生一世都在一起才好。虽同看一轮明月,却终究是不在一起,甚至阴阳相隔……”
“有道理”,赵治笑道:
“等回到金城,若无事,我便送你去宁国吧”
“……”
“对了,这首词还能唱,我教你……”
……
随后10多天,赵治养好腿伤,一路上,当旷野无人时,便练习骑射,林玉如也学会了骑马。
一个多月后,两人有惊无险的到达金城地界。
近两个月的返程途中,遇到了大大小小五六股盗匪。赵治带着她要么逃跑,要么故技重施,与这些匪徒展开缠斗。
盗匪普遍徒步,且战力低下,往往被他射杀几人,跑开后再回来时,发现他们早已逃散。
这天,两人从西门入城,城门口多了许多兵卒却并不盘查,赵治暗自纳闷,带着林玉如走到家门前。
“不知赵大他们是否已去竹舍”,他猜度着敲门许久,就在他以为已经人去家空时,门内忽然传出一声:
“谁?!”
是赵二的声音。
“是我”
“大哥!”
赵二打开门见果然是他,兴奋的说道:
“大哥,林姑娘,你们终于回来了!”
“他们呢?”
“都去了竹舍,我留在家里等大哥”
赵治拍了他的肩膀,走进门内,等他关好门,问道:
“卫大哥呢?”
“他安排好我们以后就跟苏老大去办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没有通信方式真麻烦,所有的消息全靠等,要是在前世,一个电话打过去,什么事儿都知道了。
苏小花他们若劫银成功,将极大延缓武国与匈奴的交易。这一层变数卫冉应该早已想到,他之所以着急回来,应该就是想参与劫银一事。
至于是否能阻止匈奴与武国的交易,赵治也有自己的猜测。
单是150万两银子和200万石粮食,还不足以买来匈奴的铁骑,背后肯定隐藏了其他更大的交易。
不知宁国有没有察觉到异常,若还蒙在鼓里,恐怕这方天空下的天下,怕是真的要大乱了。
他有所不知的是,与他南下回金城相反,宁国鸿胪寺卿梁守道混入一队宁国的商队中,从阴国的边界北上进入了草原,向匈奴王庭行去。
“你去过竹舍吗?”
“没有。”
赵治揉了揉脑袋,说道:
"安排林姑娘先住下,明天出发去竹舍"
赵二安排好房间,赵治又喊他一起出去。
两人先去了卫家庄,又去东西两市问询粮米的价格。
回来的路上,赵二说道:
“卫大哥走时有一句话让我转告大哥。他说若有不测,还请大哥照顾他的家人”
“你知道他去干什么了吗?”
“卫大哥没说。”
赵治点头,随后又摇头,沉默着往家里走。
林玉如已将晚饭做好,三人吃完,各自休息。
次日一早,赵治问赵二竹舍里的存粮情况,得知卫冉已购买了一船粮食,便放下心来。
简单收拾完家里的东西,三人去西市采买了一车赵治要用的东西物件,然后去在码头雇了一艘大船,将马车和马匹装上,溯游向西而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国如何斡旋将是这场雨会不会下的关键”,他站在船头沉思。
苏小花是见财起意,卫冉则是螳臂挡车,自己呢?
自己这条从时间的缝隙中漏出来小鱼,又能帮助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呢?
武国抵御匈奴,匈奴劫掠武国,武国谋划宁国,宁国抵御武国……
战争,既是政治的延续,却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发展的对立和统一的两个面。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有积极的一面,只是苦了当下的人民。
哎,生而为人,又怎能忍心呢?!
“赵公子,天晚了,穿件衣服吧”,林玉如抱着一件袍子出来。
他接过来披在身上,问道:
“还记得你姑姑家在哪里吗?”
“记得”
“那就好,到了竹舍,我送你去”
“赵公子,奴家……奴家不想去姑姑家……”
“哦?”,他笑了笑说道:
“那就先在竹舍住着吧”
“听公子安排,等有机会再给姑父姑姑去封信”
……
八日后,船只行驶到大瀑布河道汇入大河的入水口,停下后,船工帮忙将马车卸下,三人沿着干涸的河道坡上向竹舍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勘乱之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