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雪中大河(1/2)
赵治觉得有意思,走下去打量起来。
垂钓者一动不动,蓑衣和斗笠上落满雪花,水边一艘小船静静的守候着,船舷和船舱上也覆盖着一层白。
四野无声,远处的码头上一片安静,天地之间苍茫无际。
此情此景,他忽然想起一首诗来。
他清了清嗓子朗诵道: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诵完,他又大声感叹道:
“好一个苍茫大地!”
蓑衣突然一动,抖落一地雪花,垂钓人扔下钓竿,站起来笑道:
“兄台好诗情,诗的内容竟也如此应景,可惜我不是老翁,是个少年!哈哈哈哈!”
赵治被他突然的动作惊了一下,细看他的面容,似乎在哪里见过,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他确实是个少年,看年龄应该只有十七八岁左右,眉清目秀,清俊异于常人,令人见之心喜。
赵治笑道:
“兄台如此热爱垂钓,实在令我佩服!”
少年抖落蓑衣,摘下斗笠,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和小叶子,朗声道:
“过奖,来此垂钓,只为图一个清静。今日如此大雪令人心喜,又遇到二位神仙眷侣,更是喜上加喜。不知兄台与佳人是否愿与我一道,来一场雪中大河游?!”
赵治弯腰在雪下面薅了一把枯草,跳上船,将落雪扫入河中,伸手接小叶子上船。
少年见状又大笑两声,解开绑在石头上的绳子跳上船,操起船桨,往河中间划去。
到了河中,少年放下船桨,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坛酒来,打开封泥笑道:
“今日有两位相伴,又有大雪做景,正适合一醉方休!”
说完少年往自己嘴里灌了几口,把酒坛递给他。
赵治被他的少年豪情感染,接过酒坛,连喝几口,嘴里连连说道:
“好一个雪中大河游,痛快!痛快!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刘景玉”
“好名字,我-赵治。看你年龄应该比我小,就叫你刘老弟吧!此情此景,令我忍不住再做(抄)诗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不不,我看你年龄比我小,应该是我叫你赵老弟”
“哈哈哈哈,那我们看谁先醉谁当小弟!”
“好主意!不过赵兄那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过于夸大了,我刘景玉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受之不起。我们今日只赏景喝酒,来,喝!”
赵治见他面容神态与举止并非庸人,刚又听到他自称姓刘,忽想起卫冉曾说过的四大家族,心中略有所动。
“刘老弟,风起于青萍之末,初始只能吹动树叶,而后来却能催屋拔树,无坚不摧,世间万物,莫能与敌。何以如此?盖因这中间有一个蓄势和借势的过程。世间万物,能为我用者用之,不能为我用者弃之。你我正值年少,在这广阔天地里,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便是夸大,也应当做目标嘛,为何说出自我轻视的话来?!罚酒三杯!”
“就凭赵兄这番话,你就是我的赵大哥!小弟甘愿认罚!”
刘景玉说完,抱着酒坛连喝三大口。
“赵兄刚才所说的势,我心有所感想起一件事来,这金城的由来赵兄可曾知晓?!”
赵治摇了摇发懵的脑袋,说道:
“我本是山野之人,对此毫无了解”
“金城乃前朝所建,因传说此河可淘金沙,所以称之为金城。前朝覆灭后,宁武本以此河为界,南北而治,后因一些缘由金城归于了武国,成了武国最南出的城池。起初宁国弱小,一直夙夜担忧武国将以此为跳板入侵腹心,先后大举民力,在此向南100里外开挖了一条河流作为屏障”
刘景玉继续道:
“然时局变易,强弱之势平衡。六十年前,宁国镇北大将张将军在周相谋划下,夺取此城。又十年后,武国陈兵二十万于北岸,欲报夺城之仇。两军剑拔弩张之际,王相用周相遗策,一纸约书自南岸过北岸,进入武军大营。自此以后,金城便由南北轮替、宁武共治。这便是金城局势的根本”
在酒精的刺激下,赵治的大脑已有些晕沉,支撑着听完,应道:
“原来如此!”
刘景玉喝了一口酒,把酒坛递给他,问道:
“赵兄可解其中势的变化?!”
“说好只喝酒,又转着弯的考校起来”,他揉揉脑袋,心中苦笑,扶着船舷挣扎着要坐起来,船舱狭小,试了几次用不上力。
小叶子见状,伸手拉了一把,他顺势靠在了她腿上。
船只轻摇,荡起一圈一圈涟漪。
"刘老弟,我对史书了解很少,不过今日只有我们三人,纵然放肆说些不中要害的言语,贻笑大方也无妨。以我的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勘乱之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