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11 章 精、气、血、津液、神(1/2)
精
一、人体之精的概念:
是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精的功能:1、繁衍生命;2、濡养作用;3、化血作用;4、化气作用;5、化神作用。
气
一、人体之气的概念: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来源: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宗气),并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此三者结合起来而成一身之气,《内经》称为“人气”。
2、气的生成:
(1)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化生元气。
(2)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相合接受容纳饮食,腐熟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3)肺为生气之主:肺为清虚之脏,主司呼吸,吸清呼浊,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1、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个形式。
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气机失调”。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称作“气机不畅”;
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作“气滞”;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陷”;
气的外出太过或不能内守,称作“气脱”;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作“气闭”。
2、气化的上升概念: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1、推动和调控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
气的调控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减缓、抑制、宁静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
2、温煦与凉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中介作用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人体之气主要分为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1、元气的分布与功能:元气由肾精化生,根于命门。通过三焦循行全身。推动和调节人体得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的生理活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积聚于胸中,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下蓄丹田以滋先天。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3、卫气的分布和功能:运行于脉外。①防御外邪;②温养全身;③调控腠理。
4、营气的分布和功能: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二、血的生成
1、血液生化之源:①水谷之精化血;②肾精化血。
2、与血生成相关的脏腑:
①脾胃:脾胃是气血的化生之源。
②心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而成为红色血液。
③肾:精和血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故有“精血同源”“肾精化血”之说。
三、血的运行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肝藏血:防止血溢脉外;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出脉外;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津液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津液的生成:脾胃的运化;小肠泌别清浊;大肠主津。
2、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自学中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