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2章 铁骨铮铮方孝孺(1/2)
在建文帝去寺庙的祈福那日早朝时,黄子澄和齐泰都率先觉察到情况危急向建文帝启奏自发地去别处募兵去了,不在京城。
此时朝堂之上仅方孝孺一人慷慨陈词,他信心十足地给出了对策:
首先派出大臣们外出募兵,然后号召天下勤王,同时要找人同朱棣谈判,用割让土地的对策麻痹他争取时间。
如今大敌当前,方孝孺能如此沉着冷静,朱允炆大为敬佩,便说就依他。
同时建文帝下诏满朝官员在自己下午去寺庙祈福的时间里,都须得听从方孝孺的调配。
但是朱允炆依旧清醒地知晓如今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同时他清楚四叔的为人,如果割地就能解决这事,四叔根本不会如此辛苦地朝堂展开四年的对抗。
是的,四叔自始至终想要的并不是某块地,而是整个天下。
下午庆成郡主,按辈分来说是朱棣的堂姐,被委以重任代表朝廷方和朱棣谈判,而朱允炆傍晚回来时,从大臣们沮丧的表情中就能猜到谈判的结果。
同时朱棣还将自己与庆成郡主的对话写成了一封信让她交与建文帝,以表明自己坚定要取帝位的决心。
朱允炆从寺庙回来后,对待万事都已经泰然自若。
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二日清晨,朱棣军队已经到达了浦子口,朱棣计划从这渡江进而攻占京城。
这时盛庸军已经南下到了此处,他们双方开始了最后的交锋。
盛军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这场战役的胜负将会决定京城的归宿,每个人都为了自己守护的事物拼尽了全力。
朱棣也感到此次对决异常艰难。
正在双方制衡之际,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带领援军前来助战。
在生力军朱高煦的帮助下,朱棣方大破盛军,同时完成了一举渡过长江的壮举,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京城。
还有最后一步了,朱棣心想。
朱棣打败盛军的消息随即传到了京城,这期间桑哥劝朱允炆快走。
朱允炆身旁一直以来只会点头哈腰的贴身太监也站出来表示一定尽己所能掩护皇帝陛下离开,但他都苦笑着拒绝了。
逃,我逃得掉吗?
四叔即位,这天下便是他的了,我逃到哪去呢。
做过的旅游攻略不过都是一纸笑话。
同时方孝孺也察觉到了朱允炆身旁那些劝他逃离的势力。
这几日他都紧盯着朱允炆,同时他不断和朱允炆打鸡血:“京城的城墙由花岗石混合糯米石灰砌成,十分坚固。何况城内的十余万军队也不是吃软饭的,陛下,我们一定要坚守到最后啊。”
“那如果城池失守呢?建文帝怎么办?”桑哥关心则乱,已经忘了自己如今在旁人看来只是侍从的身份。
他不认同方孝孺这迷之自信,因此提出了质疑。
方孝孺并不看他,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看着建文帝:“即便守不住城池,皇上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而死,也是理所当然!”
疯子!桑哥在心里大骂道。
但他转头看向朱允炆时不由得怅然若失,此刻朱允炆正低下头来并不言语,似乎是默认了方孝孺的说法。
桑哥心上一颤,暗下决心:允炆,我一定会助你离开这片是非地的。
下午朱允炆难得地选择了召见李景隆。
自从李景隆两次打了败仗,将朝廷给的粮草不断被动地送给朱棣之后,早朝他都被踢出局外。如今的他,不过是建文朝廷的局外人。
李景隆也深知朝廷方已经把自己抛弃了,但出于对朱允炆留自己一命的感激,在朱允炆的召见下,他还是来了。
这场谈话连方孝孺都被要求不得旁听,桑哥也不知道他们二人谈了什么,毕竟自己当时的技能树没点在顺风耳上。
第三日,朱允炆趁着方孝孺还没起,独自来到桑哥旁边,他满怀希望地对桑哥说起自己想做和尚,和桑哥一起逃出南京城。
桑哥大喜,随后朱允炆继续说但是做和尚需要先剃度,我们宫内并没有剃度工具啊。
不等桑哥回答,朱允炆又狡黠地对桑哥一笑:“干爹,我上次去寺庙祈福时,曾见住持为新入门的僧人剃度,干爹可否去借来。”
桑哥为难,如今形势大乱,自己贸贸然离去不知会发生什么,谁来保护自己干儿子的安全。
方孝孺吗?他甚至都想到要用我干儿子的死来祭奠王朝的离去了。
黄子澄和齐泰吗?他们都不在京城如何依靠他们?
正巧这边吴姐和桑哥联系上了,原来自她从朱棣那得到必杀建文帝的情报后,这几日她便化身成了宫内的宫女,不断地熟悉皇宫各处的方位和出入口,主要是以朱允炆所在的乾清宫为据点找出口,现下她已经把皇宫各处都摸透了。
但是如今朱允炆被监视没办法出逃,她也只好等之后朱棣进京时宫内大乱之际,带朱允炆和桑哥逃离。
在吴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唯见桑吴天际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