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三章巡查庄户(1/3)
好书推荐:
自从搬到药庐,老头就如同蜜蜂进了花园,孜孜不倦的研究着他的药方。
“师兄白药和万能解毒药研究的怎么样了,师弟还等着送礼呢!”云南白药可能是这时代外伤治疗最好的药物了,只要能配出可达前世一半药效也比那堪比毒药的金创药好了。万能解毒药是用常用解毒的金银花、牛黄、蒲公英、连翘等草药精心提炼而成,对常规的毒也有缓解毒性的效果。古代的药物萃取技术还是太原始,在江乐的启发下,老头的制药技术也突飞猛进。“师弟的那样,止血消炎效果挺好的,还有这解毒丸,也是在你的建议下,加入了大量的蜂蜜才调配出来的。”看着老头一脸得意的样子,看来他很满意这种制药的方式。“那就恭喜师兄了,医道上又更进一步了,其实师兄可以从日常的病患开始研制药物,以方便快捷为目标,这样也好向大唐推广,来惠及更多的平民百姓。”有了老头这两种药,江乐又蹦发出了一些灵感。“方便快捷,还要考虑制药技术,师兄受教了。”看着陷入沉思的老头,江乐识趣的拿了几瓶制好的药,就离开了药庐。落户云雾山也快一年了,原本一片荒野的山岭,建起了一坐高大宽阔的候府。山脚处,炊烟渺渺,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子,也显得生机昂扬。“少爷,目前我们府中有奴仆41人,护卫22人,封户目前也达到了240户,都快有1000人了,少爷应该招收一点佃农,之前500亩封地还可以催用封户们种植,现在都有1500亩了,封户们也种不过来。”一个王朝的初期,社会的资源重新分配,大量的无主土地,也能给人民带来安定。每一位成年的大唐男子,都会有20亩永业田和80亩口分田的分配。一个五口之家,耕种100亩土地已是极限了。佃户也就是破产的家庭,名下已无永业田或是沒有户籍的逃民,以租种大户人家的土地,要承担地租,也要承担税赋。“佃农,有什么办法吗?”如果是王朝中后期到是好招,如今大唐正招抚流民,分发户籍,分配土地,恢复生产,无灾无难的年景招收佃户还是困难的。“石头哥说可以先花钱购买一批农奴,由他们的田租抵赎金。”小梅越来越像一个称职的管家了。“行,这倒是可以,让福伯跟石头去先购买20户带家属的安置吧!”奴隶啊!这个封建社会还是那么的残酷。大唐百姓还是普遍穷苦啊!盛世还未到,江庄的庄户们还算好的,今年粮食丰收,大家的日子才好一点,生活物资,还是匮乏了点。“杨老哥,新迁的封民都安排好房屋了吗?今年粮食是否足够过冬。”虽然免了今年的赋税,但毕竟这一年也是为了江乐扩建府邸出了力,庄民们也能分到一套小院作为栖身之地。“谢侯爷的牵挂,已安置好,今天粮食丰收,大家平时在侯府做工也节省了不少粮食,日子也好过多了。”这位村长也是一个用心做事的人,能把这千人左右的庄子,安排的妥妥当当。新迁过来庄民也很相信他,他带领着庄民建起了一座座小院安置新来的庄户,在庄子上威望还挺高。“那就好,明年的税赋也不用交了,每户就多养二十只鸡鸭抵税赋,从明年开始你们多余的存粮就以市价卖与府中。”想到三年后大唐的天灾,江乐觉得可以提前做点准备。“候爷仁慈,我代庄民们叩恩典了。”会做人也能做事的人,在这大唐时代比例也不高,有杨光在,自己也轻松一点。“行了吧!我不喜欢跪拜之礼,以后有困难就找管家福伯吧!”今天也是让福伯正式上岗的日子。“怎么庄上多了一处寺庙,领我过去看一下。”百姓们也有启神拜佛的需要,上门去拜一下也能安抚人心。坐落在庄子后山坡上的一座小庙,占地半亩不到,门头上写着福庆庵三个大字。寺名怎么感觉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在那听过。“福庆庵,有师太在此修行吗?”“回侯爷,是有一位定难师太在此清修,师太之前在杨家坳修行,上月寺庙建好才搬来此处。”眼神有所躲避的杨光,赶紧稳定了一下心神回答道。“小梅去准备十贯香火钱,赠予师太。”大唐百姓崇佛,礼佛也能让庄民收心。“阿弥陀佛,贫尼定难谢过贵人乐善好施,愿贵人福慧双收。”只见一位50左右,身着道袍,长像冷清,五官端庄的尼姑,打开了大门双手施礼立于门前。仔细观看,江乐居然有一股熟悉感。“师太过誉了,同为修行之人,不必讲究俗礼,在下也一时兴起,打扰师太了。”江乐也抬手回了个礼,随师太入寺来到佛堂上香。“师太福德深远,寺中的布置还别有一般啊!”不大的寺院中还有一块演武场,院墙边还有一组秋千。脸色一变的师太还未开回复,就听到后院有人朝前院边跑边说道:“阿娘,你快来看啊!阿灵今天和宁姐姐采到了什么?”“丽萍,是你吗?我是你乐哥哥,你怎么也来到大唐,哦!不,不,怎么可能。”满院子的人都被江乐的举动震惊到,一向谦虚有礼的侯爷竟然快步跑过去抱着一位6、7岁的小娘子,失心疯般的发喊出了刚刚的话语。“快放开我,你这登徒子,阿宁姐姐快救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生活在初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