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人参(1/2)
雨一直下,明熙就暂时不想上山。明熙想在空间小山上种一些高价药材,让其自然生长,纯天然环境药性会更好一些。野生的药材很贵,可以作为一个长远的投资。自己使用,送人,出售都不错。尤其是东北三宝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大补元气,强化人体器官功能。生津止渴,生精壮阳。生血补血,养颜美容。醒神开窍,宁神益智,提高大脑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抗疲劳,抗衰老,抗严寒,抗高温,抗癌防病。调节人体免疫机能,生机旺盛,青春永驻。
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东北人叫棒槌。华国历代医书载其别名有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人徼、玉精、黄参、海艘、雏石、百尺杆、金井玉兰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拉丁学名中的“Panax”是“Pan”(“总”的意思)和“Axos”(“医药”的意思)的结合语,是说人参对所有的病都有效。
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人参喜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土壤中磷、钾肥和腐殖质充分,通常以富含腐殖质的森林土、花岗岩分化土和山地黄沙土为佳。土壤的pH值一般为5.5~6.5。当温度小于10℃或温度大于30℃时,人参将进入休眠的状态。人参是喜阴植物,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人参怕高温,可以耐受严寒天气,即便是冬季-30℃的低温也可安全越冬。生长期间,最佳平均气温范围为15~25℃,当气温小于-6℃时,人参茎停止生长。在华国分布于辽省东部、吉省东半部和黑省东部。
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的或略弯的圆芦,习称“雁脖芦”。主根上端有细密而深兜的螺旋纹,人参的年限越久,螺旋纹越深。中部和下部一般光而少皱纹,须根粗细均匀、稀疏而长,不易折断,软如皮条状,习称“皮条须”。须根有较多的疣状点,习称“珍珠点”。也可以根据这些判断人参的年龄和好坏。
明熙到种子店买了野生人参,黄芪,天麻的种子。拿出手机查了一下,林下参种植基地。还好离得不远就有一个,开车半个小时左右车程。到了人参种植基地,跟主人沟通了一下从这儿里拍了一期关于人参的视频:
Hello,大家好!今天来到了春市的一个人参种植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现在都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健康。人参自古以来就是补品中的圣品。野山参的采集很辛苦,人们在大山里几个月的劳苦才可能采到一棵野参。据说深山老林里有一种很美丽的雀鸟,在八月间最活跃,喜欢吃人参籽,叫声如学人说话一样,并只会叫一声“王敢多!”“王敢多!”清脆好听,哪里有这种雀鸟,哪里就有人参。
野山参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至少都得在十年以上。随着人们的不断采挖,野生的山参也越来越少了。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现在能够人工种植。华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过去,人参都是贵族的专属补品,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个财力能够购买的,现在呢人参已经走进了我们普通百姓人家。
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红参、模压红参、生晒参、全须生晒参、保鲜参和活性参 。人参根据是否栽培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野山参又名山参,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其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移山参指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生长的人参。其主根下部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至中部,须根的珍珠点却较少。园参即人工种植而成,以身长、支大、芦长者为佳。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
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就是园参种植园。园参为人工栽培于园地,故称园参,民间称“人参”的多为此种。它的产量高生长期短,种植量大,可以大量上市。种植人参的土地需要轮值后需要相隔20年。也就是说这片土地种植的人参采收之后,这片土地20年之内都不能再种植人参。园参:9-10月间采挖生,长期5-6年以上者,除去茎叶和泥土,加工成不同的商品。野山参:5-9月间采挖,将根和须根拨出去净泥土。
现在我们进人参棚看一下,这个棚子里边儿的人参苗是两年的了,这个人参苗长这么大,我们看一下这个人参的根儿长多大了,大家看一下这个两年的参大概有铅笔的粗细。这个人参可以这样继续生长,也可以把参苗起出重新移栽,移栽之后好品相的参会多,但比较费时费力。这里的人参籽人参苗也是出售的,这里一年,两年,三年的人参苗都很便宜,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一株,可以栽到家里的花盆儿里养几年,你就能得到五年,六年甚至十年的人参了。就可以给一家人进补了。既能享受到种植的快乐,也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多有意义。好了,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拍完视频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21世纪的田园生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