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 陕西的旱灾(1/2)
逻辑团队几十个学生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终于在毫无进展的两天后有学生说道:“既然复杂的计时器很难做,咱们做个简单的计时器即可,让物体下落的同时自己计时。”
其他成员听到一头雾水,赶忙说道:“快,别卖关子了,抓紧说我们好找器物部做出来。”
“咱们只需要做一个用西洋钟里的那样的发条驱动一个轮子,轮子转一圈就是一秒,甚至也可以用水漏驱动,轮子上装一个小针,将铅球连接到纸条上,铅球落地过程中带动纸条运动。而轮子转动一圈就会在纸片上扎一个洞,那么两个洞之间的时间不就是一秒吗?那么两个洞之间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量出来,有了这些数据我就不信找不出来规律,学了这么久的数科那就白学了。”
“对啊,你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啊,妙啊,甚至可以不用转一圈一秒,也可以是半秒甚至更小的时间。”朱鈥赶忙说道。
“快去找器物部的做一个,我们抓紧将这个做出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出来规律,实现朱鈥的想法,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了。”一个成员兴奋的说道。
崇祯给这些学生上逻辑与演绎课,虽说一周只有短短的半个时辰,但是对学生的世界观影响是巨大的。从各个团体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甚至团体之间的学生还产生了流动。
每个团体都有着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虽说是作为课程之外的自我兴趣探索,崇祯相信惊才绝艳的学生必然会在这些人的探索中诞生,而且这些学生将来会引领大明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就在学生在紧张的准备比试的项目时,崇祯收到了洪承畴的奏疏,洪承畴自从查了史书后也相信了崇祯的气候变化的说法,作为一个饱读诗书迫切有所作为的官员来说,知道了这样的事情是绝望的。
洪承畴几乎是在路上处理公务,他带着团队几乎走遍了陕西的每一处角落,查看陕西的各个河流湖泊,询问当地人河流湖泊与历年相比的情况,询问老人当地的降水情况。
洪承畴根据调研写了一份报告,洪承畴自从知道崇祯安排的给事中的调查报告和袁崇焕的调查报告后,明白了崇祯时常在奏疏的回复里说的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什么意思。
洪承畴根据自己的调研报告名称是《陕西历年气候水文与干旱之发展情况调查》,崇祯读着这份数据比较模糊没有具体指标数字的报告,心想道洪承畴可还真够拼的,若是历史上的洪承畴没有降清成为汉奸,不是生在明末而是生在其他时间也会是一个历史名臣吧,不知道降清的他看到清廷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后悔过。
历史没有如果,如今洪承畴还没有降清,崇祯也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洪承畴应该不会再有机会降清了吧。
洪承畴的报告非常的详尽,甚至记录了具体询问了哪个人在当地生活了多少年,经过走访洪承畴得出一个结论,陕西的干旱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而是降雨量在这几十年虽有波动但是整体趋势一直在减少。
干旱几乎是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频率越来越高,随着降雨量进一步减少,直到减少到了无法满足庄稼的种植所需,陕西才出现了连续几年的大旱。
根据这个趋势,洪承畴预计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之间陕西可能还会更加干旱,甚至达到无法种植番薯的地步,人畜可能饮水都成问题,不过陕西部分地区的饮水一直比较困难,尤其是古代。
通过对陕西的调研,洪承畴还说到干旱应该不是偶然发生如此大面积大范围的,希望崇祯派人展开对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河南乃至南直隶的雨水情况调研,以未雨绸缪。
洪承畴担心若是干旱已经蔓延至整个北方,若是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可能北方的许多省份都陷入到干旱之中,那整个北方将陷入缺粮,饿殍遍地。
最后洪承畴也没有对干旱给出太好的解决办法,他知道如今整个大明就是一团乱麻,天灾加人祸,无奈的叹道:“此乃非人力可以扭转之趋势,只求未来能够少死一些人。”
洪承畴数次在调研中给孙传庭去信,表达了对天下大乱的担忧。儒家宣传君权神授,多灾多难都是上天对君王的不德的惩罚,洪承畴与孙传庭是在地方工作的实干派,在查阅了历史资料后对于什么上天惩罚不德之君的说法嗤之以鼻。
只是洪承畴内心是绝望的,崇祯三年上半年,陕西已经没有下过一地雨了,番薯都是蔫吧枯黄的不见长,预计今年可能番薯会产量锐减,况且其他庄稼。
几种在陕西种植了上千年的耐旱植物诸如高粱、糜子也都几乎就是只能够维持着不死。
孙传庭也在不断地防备各地的情况,遇到反叛及时带兵过去将叛乱扼杀在摇篮里,孙传庭和洪承畴二人在陕西苦苦支撑。
就陕西这种干旱情况,神仙来了也皱眉,都在依靠前两年的存粮苦苦撑着,这也多亏了崇祯未雨绸缪督促各地多储存粮食。
陕西的干旱崇祯确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不断将粮食往陕西运,但是长期的灾难对人的意志的摧残又如何解决,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子崇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