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军营附近的村落(1/2)
崇祯在营地到处走,登上瞭望台看到远处有村落,问道:“附近有多少村落大概有多少人?”
“有五个村落,估计人丁在三百人上下。”
如今才是一月,不是农忙时节都在村落里闲着,崇祯提出去村落看看,骆养性带着几十个甲士跟着崇祯一起。
崇祯带着甲士进村,村民一开始很紧张都躲在家里不出来。由于这是皇城脚下,一般不会出现军人随意进村杀人劫掠,因此也没有逃跑。
崇祯环视四周看到错落有致的茅草土坯房,前世的崇祯其实住过茅草土坯房的,由于毛坯房都仅仅留一个很小的窗户,有的干脆就不留窗户,采光很差,通风也不好。其实古代的农村土坯房子不仅不四面透风,而且冬暖夏凉,根本不是想的四处透风那样,而且是自建的夯土砖,室内也很干燥平整。
崇祯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很快门就被人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开了之后主人并未请崇祯进去,只是畏畏缩缩的问道军爷有何贵干。
崇祯听到里屋有人咳嗽,问道能否进屋坐坐,汉子犹犹豫豫转身进屋一趟之后,才让进去。进屋之后崇祯看到的是一间大通屋,可能汉子比较勤快,用芦苇编了隔断隔成了三间,堂屋既做卧房也做厨房还兼具堂屋,堂屋里摆了先人的灵位。
崇祯闻到一股牛粪味儿,是左边一间放了牛,牛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几乎是贴身防护的,夜里都会有人睡在牛所在屋子的附近防止被偷。
在九十年代的皖北农村,砖墙都被小偷给撬了个洞牵走了牛,睡在牛屋里的人因为没有察觉而被人笑话很久,那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九十年代了。而在那时候牛耕完地都是煮了豆粕水加了盐喂他,金贵的不舍得累到牛。
崇祯没有进去里屋,因为看到放下的帘子还在摆动,就知道可能不方便进去。右间堆了一些农具和一个芦苇编的小粮仓。
汉子看到崇祯盯着粮仓,顿时紧张起来。崇祯笑道:“勿忧,我只是过来看看,我军驻扎在附近,是邻居,我过来看看是否有兵士过来骚扰过你们。”
“没有没有,村子里从来没有来过兵士。”
“老汉怎么称呼?”
“回军爷的话,杜十贵。”
“哈哈哈,好名字,我刚刚听到有人咳嗽?”
“是老妻感了风寒,还没有好。”
“杜老汉可有孩子?”
“有的,两个孩子出去给他娘抓药去了,还未回。”
“老汉养了两个孝顺的孩子,这北方一直是时常干旱,我看你家还屯了粮食,去年收成还可以?”
“这都是存粮了,去年干旱,种的小麦减产严重,几乎没有收成,缴纳了赋税之后,所剩无几,谷仓里其实已经不剩多少粮食了,勉强能撑到春种,春种之后就得借贷了。我家属于自己祖传的地,尚且还能勉强维持一家人吃饭,那些佃户家里早就没有余粮了,已经欠了地主家几年的粮食了。春种之后,估摸着我家不借贷也得卖土地才能活命。”
崇祯咂咂嘴,没有继续说粮食的事情,转而说道:“你家的牛在下可否看一看?”
老汉犹豫“这这这,恐怕不太方便,老妻在那边睡着,染了风寒怕传染给军爷。”
崇祯便不再坚持,问道:“老汉养牛养的如何?可否养过其他牲畜。”
“我家的牛可以说是这附近几个村养的最好的。”老汉略带骄傲。“早年间我曾养过豕养过羊。说起来,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了一头猪,还没长成就病死了,而且长得还慢,因此就再也没有养过了。”
又寒暄了几句,崇祯便告辞而去,家里实在没什么坐的地方,都一直站着。临走的时候给了老汉一百两银子,告诉他让他去买粮食分给村里的人。
“你派个锦衣卫偷偷跟着,看他买了多少粮食,如何分配的。”
骆养性安排下去后跟着崇祯回到军营,崇祯带着贴身太监抬着箱子来到军前,打开箱子说道,你们在这里一月有余还未领到饷银吧,这里是你们的饷银,朕给你们带来了,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月的银子在下个月初十发放。
顿时军营传来一阵欢呼,一年就是三十六两银子,就没见到过这么高的饷银。崇祯压压手说道,军士为国家效命,领取饷银是应有之义,另外每人发五两安家费。
听着他们的欢呼,崇祯脸上一阵发热,边关的将士朕已经欠了近八百万两饷银了,一时间还补不上。
朕丑话说在前,这些银子都是天下百姓的银子,你们也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拿了百姓的银子就要守规矩,朕把他们的银子交给你们,你们也要护他们周全。今天起,你们称为安防卫,安防卫的行军纪律如下:
一、严格的听指挥行动;二、不拿百姓任何物资;三、任何缴获归公。四、跟人说话要心平气和;五、遇到买卖要公平;六、借任何人东西要打欠条到期要归还;七、损坏了他人财物要照价赔偿;八、不打骂他人;九、不许损坏庄稼;十、不许调戏妇女;十一、不许虐待俘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子崇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