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重启(1/2)
“皇爷,内阁首辅黄大人求见。”
“应该是内阁大臣的预选名单初步敲定了,真是长久的博弈啊,斗的头破血流。”崇祯一拍栏杆,“走,去看看。”
乾清宫,黄立极刚要行礼,被崇祯走下拉住,命王承恩搬来两个绣墩,皇帝和首辅面对面坐下。
此时黄立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这个规矩啊,有失君臣礼仪,哪有跟皇帝面对面平等坐着的,崇祯拉黄立极坐下,说道:“朱家坐天下二百多年了,自古王朝基本没有过三百年的,想必我大明也是土埋到嘴唇了,可是黄阁老可知道现在是大争之世。
“老臣聆听圣训。”黄立极被说的一头雾水。
“朕指的不只是华夏的这方小天地,而是包括华夏之外的天下,自秦以来,华夏的概念越来越弱,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华夏偏安一隅,自三代扩土到秦汉唐的扩土,华夏一直认为周边乃蛮荒之地,也由尚武扩土变成自守,天下之事,你不争自然有人争。而自唐以来,文臣武将都是说守土,华夏的概念也日渐无人再提。”
“黄阁老可知老臣从哪里知道的?”
“老臣不知道陛下从何而得出结论这天下处于大争之世,臣闻沿海走私猖獗,南洋有许多西方的红毛野人到处烧杀抢掠,不知陛下所言与此是否有关。”
“不不不,黄阁老还是秉承着你们文臣那一套,那些人不是野人,可以说现在在他们的老家正在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思想变革,我华夏自古先贤仰观宇宙留下诸多著作,可从未有人系统的整理总结,一味地抱着四书五经守着华夏这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开眼看世界。”
黄立极闻言,心里顿时慌乱,陛下切不可传出此言:“道统传承一千多年,自有其可取之处。”
崇祯回头看向黄立极,知道再说下去毫无意义,黄立极是个抱残守缺的人。崇祯顿觉索然无味,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啊,转开话题说道:“新的内阁名单拟好了?”
黄立极知道陛下不高兴了,立刻起身跪下,高耸赞歌,说道:“臣与李阁老等大臣经过一个月的考察,拟定好了,此是奏疏”。
崇祯也没有继续说什么,拉起黄立极坐下,边翻看奏疏边说到:“王承恩,以后惯例,过来觐见的一律赐座,这里摆上桌子和凳子。”
黄立极递上的奏疏里,有名单,也有对这些人的详细介绍。名单如下:来宗道、黄体仁、李标。
崇祯看了一眼,心下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样,仅仅是穿越前通过读小说知道黄体仁是个奸臣,唯皇命是从,打压异己,但是确是崇祯时期担任内阁首辅时间最长的一位,而非常时期也确实需要一个唯皇命命是从的首辅,但是必须是能隶,这就需要用人的人来把控了。
至于其他几位就彻底不知道了,真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短短三个多月想彻底了解朝臣以及他们的关系和立场尚且困难,想调研天下又谈何容易,心下也是郁闷,言道:“朕记得徐光启此人加入此名单吧,李标剔除,顺序不变。”
停顿了一下,崇祯继续说道:“传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入京觐见。”
孙传庭在另一个时空因不满魏忠贤等原因而赋闲十年,于崇祯八年起复,这次崇祯元年还未到就起复,希望在这个时空能在他手练一支强兵。
这也是崇祯仅仅知道的几个名臣了,后面诸如洪承畴、骆养性,还要慢慢安排,在这个时空为华夏衣冠而战吧。
要说建奴有多强?其实建奴强在了野蛮与新生,在杀伐与血与火的历练中成长,而明军由于王朝末期,体制腐化,军队腐化,一个上升一个腐朽。
同时,明朝连年的天灾,四处需要钱粮救灾,军饷与灾民二者不是二选一,是内乱与卫国的相辅相成,没钱粮就只能等死了。
而建奴应对天灾的手段就是杀空辽东的汉家百姓,入关抢劫,人口少了自然需要的钱粮就少了,依靠奴役奴隶可以极限的攫取钱粮。
大明朝廷是无法如此做的,由此可想而知时间就站在了建奴一边。
说回魏忠贤,魏忠贤在锦衣卫的牢中确实没有受到什么虐待,田尔耕是其爪牙,被王承恩敲打后田尔耕明白魏公公很可能还不会倒台。
魏忠贤复盘了自小皇帝登基以来的手段,更加明确自己不会死,但是崇祯需要他做什么,他想不明白,他知道这是个极其难以伺候的主。
在煎熬中等了一个月,狱卒通知有人过来见他,当见到来人是崇祯时,魏忠贤急忙下跪求饶,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哭哭啼啼的鼻涕甩的到处都是。
崇祯踢踢他,问他这间牢房可有监听?魏忠贤一脸茫然摇头不知,引得崇祯一阵鄙夷,这拿捏锦衣卫拿捏的死死的,感情对锦衣卫的细节还是不清楚。
命王承恩找一间保密性好的房间,魏忠贤跪在崇祯的面前,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自己能不能办好事情。
“两千万,两年两千万两白银,有没有信心搞到。”崇祯说道。
“奴婢能做到,只要放奴婢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子崇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