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小有规模(1/2)
说实话,朱樉确实有点想徐妙云了。
他也希望,身边能有个人说说话。
不像现在这样,每天除了公务就是公务。
自己一个王爷,忙得更皇帝似的。
应该说,他可能朱元璋还要忙。
基本上是每天都没得空的,一有时间就要去各地视察,特别是现在水坝已经开始修建了,番禺县诸边许多空地也纷纷从搭棚开始搞生产,像水泥、石灰这些,还有钢铁。
条件是艰苦的。
只能说,大家一起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这还是朱樉有建设系统,那些科技不需要花时间来研发。
以至于,一个月后,番禺县城已经小具规模了。
水坝修建了起来。
发电厂也正是开始运行。
然后,各种作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盖起来了一小部分。
当然了,这些作坊,大部分还是靠着搭棚来运转的。
而那些之前的村头们,也摇身一变,现在都成各大作坊大大小小的老板,另外朱樉又选出了二人,让他们出海,顺便打听一下黄万福和罗航的情况。
积分方面,朱樉的系统积分,已经累积达到了一万七千点。
但是还不够用。
因为,朱樉为了更好的发展,直接花费了所有的积分,购买了两张建筑速成卷轴。
这玩意儿是真的贵。
八千积分一张。
买完以后,朱樉积分剩下了一千。
但是,这东西确实好用。
朱樉利用卷轴,建设了一座大型炼钢厂,一座大型化工厂。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座厂,才能让番禺县的发展速度,简直是五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
另外就是,朱樉也舍得砸钱。
这已经是他来到岭南的第三个月了。
三个月里,朱樉直接砸进去了一百万两白银。
和沈森交易的四十万两现银,也被朱樉给砸进去了。
不过,所有钱的,大部分都到了百姓的口袋中。
正因为这样,现在朱樉下令,将建设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居民小区上面,当然了,路还是要继续修,现在水泥路已经修出了番禺县城,往东莞县和新安县方向在建设着。
在朱樉的命令之下,建设局从一万多修路大军中抽调了一半的人手,回到番禺县来建设小区。
另外,许多人也在番禺县开始定局,种田。
袁公的水稻,大获成功。
预计收成是之前各种水稻的数倍,这也导致许多人家的女性,在自家男人忙碌的情况下,纷纷开始种田,再加上所有土地都被朱樉收归了,于是这些人就纷纷从朱樉的手里购买。
不过朱樉这里耍了个心眼,他找来了花县的县令,一番商谈之后,大量农户到花县去找当地的百姓购买田地,可怜的花县百姓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大量真金白银给砸晕了,不少人都选择了卖地,于是朱樉顺带着将花县各大村头,兵不血刃就收到了帐下。
现在朱樉是集合四个县,二十多万人口的力量,在全力建设花县了。
同时,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也在交给袁老培育之后,改良了品种,开始由花县那边的农户们种植。
这个时候,朱樉开始将目光,看向了岭南全境。
因为番禺县城发展的速度十分可观,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所以朱樉的目光自然要放宽一下,不过他也没有急功冒进,而是一步一步来。
首先,直接下令各大纺织作坊的老板,派出行脚商到除了四县之外是各个地方,去收购蚕茧,而且价格还比以前的白菜价,要高出两倍!
这样一来,就大大的调动了当地百姓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而同时,也能大力发展目前朱樉在番禺县主攻的纺织业……没办法,沈森这厮的生意确实做得大,这个月开始,他已经每个月要五十万匹丝绸了。
朱樉估计,他这是把整个大明的丝绸生意,全部垄断了。
要不然这货物吞吐量也太吓人了一些。
其实还真被朱樉给猜中了。
沈森的丝绸,不止在大明售卖,丝绸之路里面就几个商队就是他的,而大明的丝绸在全世界都是硬通货,这就让沈森的货物需求十分巨大。
而朱樉,刚好能满足他的需求。
另外杜达特那边,也在不断增加订单。
所以说,就算整个岭南的人都在种桑养蚕,朱樉这边都吃得下。
更何况这才哪到哪?
要知道,南洋、西洋的航道,还没彻底打通呢!
纺织业,还有着非常远大的前景。
朱樉现在提前布局,也是好事。
到秋天的时候,就能从岭南各地开始收购到许多的蚕茧了。
而现在,每家的蚕茧也全部被收购,多余的粮食也用高价收了过来,让这些长期生活在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成朱棣二哥,开局发配岭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