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注意(1/1)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2.根据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成:
(1)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举例:在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一个人闯入教室,大家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
(2)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举例: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但他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上语文课时付出了更加艰苦的意志去学习。
(3)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举例:小明因为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课外书,所以没有听到上课铃声。
3.无意注意的的影响因素
客观条件:
(1)刺激物的新异性,即新奇的事物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例如,走在大街上,你不由自主地被一个满头绿发的人吸引。正是绿发这一刺激物的新颖性吸引了你,引起了你的无意注意。
(2)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相对运动着的物体更能够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例如,大街上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3)刺激物的强度。即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能够引起无意注意。例如:一道闪电、一声巨响,因其强度大更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4)刺激物与背景间的差异,即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无意注意。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需要、兴趣、主观期待等。
4.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3. 注意的品质
(1)广度(范围):指在单位时间内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2)稳定性:注意集中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现象,这叫做注意的起伏。)
(3)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4)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提醒: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4.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 ;
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因素干扰。
(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不想错过《小学教资:学生指导与班级管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