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三章 中山二贾怜民殇(1/2)
张世平、苏双,中山人也。共以贩马为业,赀累千金。二人尝负巨资过于雁门。会鲜卑寇边,百姓多避祸内迁,亡路无食。张、苏即尽捐其资财,籴粟以赈饥民。时人皆称之。
蔡琰《汉末风云·商贾传》
********************
到了雁门郡治所阴管县,城中仅有的几家客栈皆已人满为患,住的尽是那些为躲避鲜卑人荼毒而内迁的富足人家。虽然简陋的客栈无法与他们家中的舒适环境相比,但比起那些尚未衣食住所发愁的贫民,无疑已是天上地下。
城东的“悦来客栈”,在赵雷出示了藏在掌心的一方刻着“风雷”二字的小小铜牌之后,一直推说客满的店主立时改颜相向,亲自将师徒两个引到了后院一间清幽的客房之内。
“鄙人林庆,不知有什么可以为公子效劳的?”那中年店主关好门后拱手向赵雷问道,却完全没有打听对方身份的意图——这是简雍创建“悦来客栈”时定下的一条铁律,只要见到持“风雷令”之人便要无条件满足其一切要求,认令不认人。
赵雷轻轻摆手:“林店主客气了,我们师徒两个来此,只是要打听一些消息。”
“公子请问,鄙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雷眉头紧锁,轻叹道:“我们一路行来,见到许多百姓流亡于野,衣食无着,甚为窘迫,不知那雁门太守程前可曾采取什么措施?”
林庆苦笑道:“公子容禀,这雁门郡地处北塞苦寒之地,向来贫瘠;又兼常遭北方各族侵扰,城池破败,府库空虚。程大人纵有收容赈济灾民之心,却实在有心无力。听闻程大人一早便已向朝廷上书,请求拨下钱粮赈灾,但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朝廷?若这个朝廷可以指望,又岂会容得北方胡虏肆虐,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赵雷冷笑一下哂道,又问“雁门郡内各县总有一些世家大族、豪门巨富,难道程大人就未曾设法让他们出些力?”
“公子莫提那些豪门世家,”林庆脸上现出愤愤不平的神色,“雁门郡虽是苦寒之地,郡中豪门却借着临近草原的地理优势,长期经营战马、粮食、皮毛、烈酒、茶叶等生意,所累家财之丰厚令人咋舌。据我所知,就这阴管县中的陈、王两家的库房中,便堆积着如山的粮食布帛。太守大人也曾拜访这些世家,希望他们捐出些财物赈灾,但这些豪门世家平时享乐嬉游挥金如土,到此刻却是一毛不拔。非但如此,他们竟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如今在雁门郡内一斗糙米已卖至千钱。不少饥民不惜贩卖妻儿,却也仅能得一餐饱食。”
“岂有此理!”纵使两世为人的赵雷对人性的丑恶有了深入的认识,在听到这些为富不仁者的行径后仍不由勃然变色。当下心中暗暗发狠道:“上辈子我这长剑下可是诛杀贪官污吏、黑心商人无数,看来今次说不得要重操旧业了!”
次日一早,赵雷叫了高顺到楼下用饭。刚刚做好,忽见一人气喘吁吁地跑进店来,连声高呼道:“大家快去看看,有两个外地的商人在街上开了粥棚赈济流民!”
“竟有这等好人?”大家听到此事,均觉难以置信,便一窝蜂地赶去观看。而赵雷依然安坐在几案前,慢条斯理地细细咀嚼着口中的饭粒,并挥手止住满脸好奇神色的高顺,只转头向林庆使个眼色,他知机地打发了一个伙计跟出去打探消息。
晌午时分,赵雷拿了一册《道德经》,斜倚着几案靠坐在坐席上,漫不经心地翻阅着,侍坐在一侧的高顺则有些心神不安的样子,不时偷眼向门外张望。
脚步声传来,接着便听到林庆在门外请见。
赵雷叫他进来,将书册置于案上,问道:“怎样,可将那事探听清楚?”
“禀公子,”林庆拱手施礼后,在赵雷的示意下跪坐在对面的坐席上,“那在街上赈济流民的是中山的两个大商人,分别叫做张世平和苏双。此二人以贩马为业,往日也曾多次由雁门出塞收购马匹转回中原贩卖,也曾在我们这‘悦来客栈’住过两次,因此我倒也颇知他们两人的底细。他们二人虽为商贾,却并未被铜臭污了良心,反倒颇有几分侠气,往日也做过不少扶危济困的义举。此次他们身负巨资欲出雁门关到北地收购良**匹,见到一路上无数流民衣食俱无、奄奄待毙,竟将所有资财尽数拿出,从本地豪门世家手中高价收购粮粟,在雁门郡内开设了数十处粥棚,从今日一早同时开始舍粥。”
“张世平、苏双?”赵雷颇为惊讶,竟是这两个在原来的历史上慨然为刘备起家捐赠了第一桶金的“义贾”。
一边的林庆说着话面上又现出怒色:“只恨郡中这些豪富个个为富不仁,得知张、苏二人大量收购粮粟,竟是坐地起价,将本已高昂的粮价又生生抬高三成!可叹他们两人尽出资财,也只是杯水车薪,据前去打听消息的伙计说,以设在本县的粥棚为例,所储粮食只怕尽可支持三日便要山穷水尽。”
在此听说那些不良的富豪奸商的行径,赵雷心中反倒一片平静,这些将死之人已不值得他动怒。此刻赵雷感兴趣的却是张世平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乱三国之赵氏风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