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二章 别出心裁(1/2)
拍土部落的赠与,让亲邻都觉得高兴,没有觉得什么不妥。这部落地区就是这样,物品并没有什么严格定价,只要双方觉得合适就成交。
周华准备返回时向三个亲邻借粟,亲邻们痛快地给了他。这些亲邻距离西北那些产陶、麻、盐的亲邻较远,且山路崎岖,带上粟去交换物品相对困难。他们多以便于携带、更受欢迎的兽皮去换,因此存粮相对充足。于是他也不客气,多的多借点,少的少要点,一共要了百多藤筐。对于请他们各派二十人到拍土部落观看训练,也是一样二话没有。
当十多只筏船回到拍土部落时,部落外挤满了欢迎的人群。除了有拍土部落的,还有附近四天路程内的亲邻,他们跟这三个亲邻的人一样都是被邀请来观看训练的。
其实周华借粮,并不只是因为自己部落的人吃了大半个月的鱼肉、蔬菜、野果,想吃粟米粥了,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来观看训练的亲邻。
他想要在部落开始秋收前几天进行一次攻防训练,并不只是自己一个部落的演练!之所以只请来四天脚程以内的亲邻,是由于他得知下游那个亲邻的信息时,赶往耕地看了几次,觉得秋收在即,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请那些更远的。而且,要是那些抢掠部落从南边来攻,能与自己部落一同及时抗击的,是这些亲邻。要是西北亲邻受到攻击,能够与自己部落一道赴援的也是这些亲邻,互相之间的配合就尤为重要。
名义上是来观看,但是他有办法让他们自愿积极参与。训练不比平日劳作、狩猎,更不比来访那种东看看、西瞧瞧的活动。不保障吃饱、吃好,就很难有积极参的热情加高强度的训练。六十多筐粟米,也就是保障拍土部落跟亲邻一共五百多个人喝上八九天的粥!
在周华到下游亲邻去的这几天,首领已经开始督促大家准备生产工具,老人、妇女还好说。槐头、亚岩这些猎手和那些留在部落的半大小子却依然我故,不仅仍旧忙活着各式兵器制造,还趁他随首领、长老们到耕地去安排秋收前期工作的机会,偷偷搞了几次攻防练习。只是过火了点,砸坏了不少菜地,被自从相好的来了以后就已经不曾发火的触炎、魅炎等老人提棍子四处追赶。
亚岩有心计,赶紧讨饶,还邀请老人和留守的妇女们都参加他们的“演习”,才算是隐瞒过去。只将“演习”场地改到部落外的林地进行,算是达成了默契协议,皆大欢喜。
第二天开始的训练不是太难,但很耗力气。上午,周华让人在部落外的林地设置了二十个区域,每个区域外三十多米处有个用细木炭撒成的圆圈,区域内有三十个不同位置、若隐若现的草人。每次每个区域过去一个人,站在圆圈内,在石墩制造出的沙漏漏完一斗沙的时间*完三十支箭。射中数量多的,为获胜者。前十名的奖励,女的获陶手镯一个,男的获陶胸坠一枚,老人获陶项链一串,半大孩子得陶埙一个。
宣布规则与出示奖品时,周华并没有规定亲邻参加或不参加,他只是强调在场的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
那一斗沙漏完的时间,周华早已经计算过,不会超过十五分钟,要发现目标,并且准确射中,确实不容易。不仅体力消耗大,反应能力也要够强。
不过,部落人是谁啊?是被猛兽围着生活,出门便是弓箭在手的、不反应快一点就是野兽口中美餐的人!特别是拍土部落的男女老少,自从有了足够的弩弓与箭矢,弓箭就如同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挥洒自如。无论是平常外出劳作,还是在部落内歇息,都要练一练射箭技巧。可以说,射箭技术已经不单是狩猎需要,更是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艺兼娱乐活动。他们不知道“熟能生巧”这一成语,可他们的行动办到了这一点。因此,周华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训练,只要促成他们精益求精,达到学以至用就行了。
其他亲邻呢?女子差些,小孩或老人没来。男子来的可都是人家的猎队里的好手!成天在外游猎,除了靠人手多,最倚重的武器是啥?听说是观看“训练”也就是模仿打战,他们不来还谁来?
这个“训练”费力是费力了点,但是那周华秘密让水沙制作的,红红的手镯、黑黑的胸坠、黄褐的埙、蓝白相间的项链。让他们的眼珠子都快要跳出眼帘啦!还没开始,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自己有多大把握,进入名次,拿到奖品。
一个上午下来,说是只取十名。结果是各项奖品发出去的总数量,多达两百余。打成平手,一起进入前十名的多啊!周华庆幸自己预估够准,预备得也够多。一旁帮忙的水沙也庆幸制作的还算够数,要不然临时去制做还真做不到,要知道这些东西可是花了足足一个多月时间才制作好的!
虽然没有出现一个全部命中,最好成绩的槐头、槐块、亚岩、砾石、白霜和几位亲邻猎手,也只是三十发二十中。周华也惊喜不已了,他的感觉是每人能中十发以上就够了,没事谁会让一个去对付三十个?这三十个也不会傻呆着等你射不是?
最拉风的属拍土部落的女子、老人、半大小孩了,他们整体水准居然不比猎手队差。触炎、魅炎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部落到原始共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