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携明 > 第六十七章 三大原则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七章 三大原则(2/2)

目录
好书推荐:

的手诏,连自己也没有再看一遍,更没有通盘好好地斟酌。王承恩把皇上的手诏拿起来,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很快,这封诏书就发往了南京,送往张可大的手中。崇祯皇帝盛怒的表现,和这诏书的内容,和其它的朝廷大事一样,也迅速地传遍了北京城。

别奇怪,这明朝末年就是这样,哪怕是崇祯皇帝秘密和首辅商议,派人去和后金议和,这般机密大事也能立刻传遍朝野,真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明初太祖朱元璋利用锦衣卫监视朝廷官员的生活起居,如今完全倒了过来,崇祯皇帝好比是活在了锦衣卫的监视之下,他的一举一动在臣工们的眼里无所遁形。

于是,黄复华在朝野中收买安插的探子,和苏州府大小官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官绅,都纷纷派出了自己的人马,利用各种交通方式,迅速地向江南汇报这个最新的重大动态。这皇帝的诏书还没有送到张可大的手里,黄复华已经知道了这事。于是,他迫不得已,立刻开始了造反前的最后准备。

造反,从来都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的完美诠释。造反的高风险显而易见。一旦造反失败,在古代那可是要被灭“九族”的。明朝的九族,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具体来说是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灭九族时,对已死去的人还要劈棺鞭尸,十分残忍。明朝前期,燕王朱棣(明成祖)率兵入京师,夺得大权后命令方孝孺替他起草即位诏书。“忠臣”方孝孺坚决不从,结果不但自己被杀害,还被株连灭了上面说到的九族,当时受株连而被杀害的达到了847人。毋庸置疑,造反的收益更是巨大。“窃国者侯”,一旦造反成功,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皇帝一家千秋万载,一统江湖。还有,太祖爷荣归故里,下旨免收赋税,并让家乡老百姓打打秋风,更是历朝历代的美事佳话。

自古以来,要成就高风险,高收益的造反大业,你就必须遵循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概括起来讲,就是“有理,有利,有节”。

这第一大原则,“有理”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得是如今的皇帝“无理”。若是政通人和,造反是很难有市场的,除非象朱棣这样把造反说成是皇家内事。另一个方面,就得是“造反有理”了。古往今来的造反者总得给自己披上“上和天理”的神圣外衣。

比如,秦末起义时,陈胜、吴广,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人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他们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到了东汉末年,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张角创立太平道,说是仙人传授了他一本仙书,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同时还要普遍传颂一个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然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活动。

这元末的红巾起义,也是同出一辙。当时黄河在白茅口决口,元丞相脱脱任用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召发汴梁大名等13路民夫15万人,庐州等地戍军2万人,从黄陵冈南到白茅口,西到阳青村,开河280里,把黄河勒入故道。明教首领韩山童得到这个消息,抓住机会,分派手下人四处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暗地錾了这样一个石人埋在黄陵冈的当路处。结果河夫开工开到黄陵冈,果然挖出一个单眼石人,顿时骇得数万人目瞪口呆,一时人心骚动。

黄复华自然也得在正式造反之前,把自己打扮一二。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头,不穿一身漂亮的马甲,怎么好意思出去见人?!

不想错过《携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