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四章 读书何用(1/2)
很多情况下,人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动物。并不需要很深刻地东西就能够得到满足。也许这种满足只在自己内心深处悄然萌动,并没有成长为巨大地喜悦。可是那一丝微微地撩动却总是在重重帷幕之后拨弄着心弦,让整个心神荡漾着舒畅。
赵光义凝视着赵德昭,从他那困惑地眼神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件事情他的确不知道。赵光义沉着脸说道:“跑到边境上不肯回来,我还以为德芳已将自家叔叔忘记,竟还知道写封书信。如今看你的架势,竟是连你这个嫡亲哥哥也不知她在边境究竟做了什么。枉我们一番记挂,全是白费了苦心。”
赵德昭翻阅着手中的几页书信,心里也是疑窦重重。这段时日以来,他无事总在齐王赵挺美那里闲坐,或者独自闷在家里读书。除此之外,哪里也不曾去得。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是尽量地回避。毕竟自己的身份摆在这里,不参与,可能更有利于大宋的决断。
可是这一次是赵光义特意下诏传他入宫,并且将赵德芳的书信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实在是有些惶惑了。按道理,德芳绝对不会绕过自己直接和二叔对话。就算是她真的想在边境招驸马,她也会先和自己说一声。这般作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书信的确是德芳的亲笔。赵德昭仔细地审视着这几页薄纸,但是德芳没有如此清晰的条理和详细阐述的耐心。最重要的是信中所说的邮局和重用女子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是德芳这种性情的人所能够想到的。一番推敲,赵德昭心中已是了然。必是旁人借了德芳的口气,来向朝廷奏报事情,又不熟悉朝廷规矩和自家状况,所以才会直接将书信写给二叔。
为什么会这样?莫非是德芳在边境有了危险,或者受了胁持不成?赵德昭心中倏然一惊,面上不由自主地付出几分仓皇之色。
赵光义张口便叱道:“慌乱什么?不该和我这叔叔写信么?德芳是你的胞妹,也是朕的皇女。边境无小事,事事关系家国,她能够先向朕书信说明,倒是真的算明白事理了。反倒是你这个做兄长的,整日里读书,竟还不如德芳长进些。”
语气虽然严厉,可是赵德昭并没有感受到二叔的怒火。必是看了自己笑话,心中有些得意。赵德昭有些好笑,也有点无奈地悲哀。竟是连德芳给谁写信也要计较么?叔侄之间如何便到了这般地步。赵德昭躬身说道:“陛下教训的是,臣侄确实孟浪。只是德芳这般弄法,臣侄有些心里泛酸罢了。”
赵光义扑哧一笑,指着赵德昭说道:“有什么好泛酸的?都是朕的皇子皇女,难道不该给朕写信么?朕看德芳还是懂事了,知道有事便和朕奏报一声,问朕个主意。不若你这般浑噩,仗了一身武力,整日尽由了性子胡闹。一让你读书,便躲得不见踪影,连朕也见你不到。”
“若依你看来,德芳说的这些事情是否可行?毕竟边境之上,动辄关联甚广,朕有些拿不定主意,你历来熟悉战事,朕想听听你的看法。”赵光义口中说道。
赵德昭沉吟了片刻,断然说道:“邮局断不可行。臣侄以为若从表面上看,邮局沟通往来,联络失落辽境的汉家子女,诚然有些利处。可是当此之时,我大宋欲征刘汉,取胜之机全在防制辽国支援。正该控制盐茶等辽国急需物品,令其困顿,以削其力。故此我们停了榷市交易,严禁私贩往来。若是允了邮局之议,任其物品流通,岂不是给了辽国可乘之机?臣侄以为,邮局是在资敌,应严加申斥。”
赵光义默然不语,拈了那几页书信在手里摆弄。其实若依了赵德芳之意,王浩若办邮局,只管办了就是,根本无须向朝廷奏报。便是一定要说,也应该给赵德昭支应一声,以备不测。只是王浩哪里不知赵德昭叔侄之间的事情?百家讲坛上反复说过这段历史。甚至将赵光义对赵德昭的态度问题还专门进行了论述。邮局这等大事,王浩如何肯将之卷入这般浑水里折腾?所以一定要赵德芳将书信发给赵光义,无论如何不能先过了赵德昭之手。
“边境之上哪里有这许多物品?区区一个邮局能够有多大作为?若说资敌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况且我见书信之中所说物流往来不过其中一项,辽国纵是再如何趁势利用,又能的了多少好处去?”赵光义口中说道。
“不然,边境之上虽是偏僻穷困,可是若放任自流,其间物品聚拢也是非同小可。”赵德昭沉声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今宋辽之间交易知道完全断绝,再无途径可以沟通。辽国立国已近百年,自盛唐以来不断入侵中原,所受中原影响日渐加深。大宋之物品若到辽国,其价值何止激增百倍?有了这般暴利,只怕杀头也有人做了。更遑论有了邮局这般保障?“
赵光义暗自有些心惊,赵德昭所言甚是有理,只怕有了邮局输送往来,再也无法扼制边境交易,辽国必得大量物品输入。转念一想,却又有些疑惑:“德昭所言似乎有些不通。既然其中蕴藏了暴利,大部也被邮局赚取,总归是到了朝廷手上。岂不是平白赚了辽国的钱财么?大宋也可从辽国获取战马等物,不是好处更大么?”
赵德昭心中忽然有些激动,高声说道:“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边卒》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