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一章 旗正飘飘(2/2)
五十人队,由三个都伯(,又称都百,类似于百人长,晋国军中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伙,百人为一伯,领头的分别是伍长、什长,都伯。)统领分守东、西、北门。
之后再从城中百姓并逃难难民募集义民兵,每五十人为一队,由宿卫军中的什长统率以协助宿卫军守城,并协助维持城内治安。
大敌当前,城内县长不在,甄德便是最高统帅。
他一声令下,城中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子在啬夫、里正带领下慢慢汇聚到各城门处,登记造册编为义民兵。
晋国的百姓是善良的,是喜好和平的,可当流贼围城,家园陷入危境时,无不奋发早被生活磨没的义气,为保护家小站出来与流贼一战。
淳于县军曹奉命打开武库,给义民兵分发兵刃。城中铁匠全被召集起来加紧制作兵器,青壮妇女也被召集起来,补充进民夫中,协助埋锅造饭。
甄德安排完防务,与左右长史商议如何提高军民士气。
文宓左右无事,又不好告辞,信步走出城门楼,站在女墙上望着南面不远刚厮杀过的地方,吹吹风,想想心事。
他本以为擒贼先擒王,以斩首战术射杀贼首,能让贼人暂退,不想却弄巧成拙,可能会引来余贼报复,形成死战之局。
淳于城很小,是按汉制修建的四方城,城垣每条边的长度不足三里,夯土城墙只有一丈多高,不足一丈宽。这城防唯一的好处是有道两丈宽的护城河,连通了汶水,水流不慢。
城上,军士民夫往来不绝搬运滚石擂木护城板拒马枪,依仗城下依水而建的护城河,应当能抵挡一时。
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将城池划成个大的四方格,每个大方格内又有几个大小不等的小方格,那是一个个里坊,如今各个里坊外挤满难民。
这些难民有了落脚地,复又放下怯懦,鼓起勇气,为生存而战。
青壮在啬夫带领下在城墙下登记,会使刀棒的会从军士手中领取到武器,猎户出身的人还能领到弓箭。
这些人都知道宿卫军人少,如果贼人当真破城,所有人都难逃死劫,身陷死地而后勇,这些人不再逃窜,互相打着气准备协助守城。
文宓正看着出神,下面出了乱子。
一个父母双双被杀的十多岁少年不顾亭长、啬夫的劝阻,哭喊着要领兵刃上城杀贼,边上的乡邻也解劝不住。
负责登记的淳于主簿见他年幼,自然不愿让他上城送死,安排他进民夫里面,那少年却死活不肯,最后连右长史郭焕都下来解劝,也是劝不住,只得由了他。
夫战,勇气也。淳于守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今黄口小儿也敢奋起杀贼,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还愁守不住这城池,文宓觉得有点杞人忧天了。
看完城下这一幕,文宓只热血上涌,看着城墙上插满的旌旗和城下的骑兵,脑中闪过一段旋律,不自觉开口唱道:“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场……”
这声音一响起,城上城下无不侧目,束发少年立于女墙之上,以刀柄叩击城墙,节奏铿锵。
少年人变声期特有的沙哑嗓音,更让这首没有乐曲配合的歌子多出几分悲壮,慷慨激扬歌声中,城下男女心底升起一股斗志,战前的紧张感骤减,听那少年一曲唱完,无不将疲惫的双腿努力走得更快。
文宓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小心成为焦点,身边往来的军士民夫满脸慷慨的哼着含糊不清的调子,远处甄德手下两位长史在看着他不知说些什么,他身边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拿着笔墨伺候的主簿,求他千万要将这首难得的好歌留下,好在城内传唱。
不想错过《晋缘如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