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 荆南高赖子(1/2)
930年2月,大唐改年号“天成”为“长兴”,所以这一年的一月尚叫天成四年,从二月份开始就被叫做长兴元年。
这是李嗣源当大唐皇帝的第四年,天下基本太平,四海也无战事。
北方的契丹雄主阿保机已经病逝,其子耶律德光在其母亲耶律太后的铁腕帮助下,成功继位,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争位失败,逃奔大唐。
但其他契丹八部不服,各处叛乱起义此起彼伏,耶律德光忙着消化内部矛盾,契丹自是无暇南下。
这一年,占据荆南二十余年的高赖子高季兴病逝,其子高从诲审时度势,与东边的淮南政权吴国断绝了关系,向大唐称臣。
高季兴,对,就是前面提到的汴州富豪李让收养的三个儿子之一,另外两个是前面提到的董璋、和后面将要提到的孔循。
高季兴原名高季昌,生于大唐晚期的852年,早年因聪明伶俐,被李让买为家奴。
883年,朱温被唐僖宗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出镇汴州,
李让因献出大量钱财,被朱温收为养子,改名为朱友让。
后来,朱温在朱友让的家奴中发现了高季昌,见他面貌很不寻常,骑射功夫俱佳,便命朱友让收他为养子,同时将其征召在身边,封为亲兵马军统领。
是金子在那里都可以发光,高季昌自此跟着朱温南征北战,作战勇猛且深通谋略,为大梁的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907年,朱温篡唐建梁称帝,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912年朱温被亲儿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称帝不久,又被朱友文杀死,朱友文继位,史称梁末帝。
登上皇帝宝座后,梁末帝为巩固地位,笼络人心,对手握重兵的各地节度使大肆封王,封高季昌为渤海王。
923年,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入主汴梁,梁末帝自焚,后梁灭亡,后梁各地节度使纷纷上表归顺新朝。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也不例外,为避新天子李存勖祖父李国昌之讳,高季昌将名字改为高季兴。
改朝换代,新帝登基,按照惯例,各地节度使需要入朝朝觐。
高继昌手下的首席谋士梁震劝道:“唐有并吞天下之志,凭险据守尚不足以自保,为什么还要独行千里去觐见呢?梁国与唐国有二十年的世仇,大王是梁朝旧臣,手握强兵,占据重镇,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无回。”
高季兴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亲自前往洛阳朝见,毕竟这是个态度问题。
高季兴入朝后,被新天子李存勖任命为中书令,官居一品,位列三卿九公之一。
虽然在都城洛阳,每日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但李存勖绝口不提让他返镇的事情。
时间已久,见李存勖果然有意要扣留自己,高季兴暗暗后悔没有听梁镇的话,这个白衣进士还是很有眼光的啊。
但后悔也没有用,只能想办法脱身,高季兴向当时权势滔天的郭崇韬送了十坛黄金。
黄白之物最动人心,钱能通神,能解决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郭崇韬向天子李存勖进谏道:“陛下入主汴梁,得到天下,各地诸侯都只是派人进贡,只有高季兴亲自前来,您应该褒赏他以为表率。若是把他扣留,怎么能使天下诸侯归心呢?”
李存勖一听,这话也有几分道理,于是在朝堂上,命高季兴择日返回荆南。
高季兴大喜,连夜带领随从离开洛阳,一路南行,马不停蹄,惶惶如漏网之鱼。
也幸亏高季兴走得快,很快李存勖又后悔了,派遣使者骑快马向襄州节度使刘训送密令,让其在中途截留高季兴然后杀掉。
可还是晚了一步,李存勖的密诏到达襄州时,高季兴早已连夜离开襄州,回到自己的荆南一亩三分地。
买卖不成仁义在,人心隔肚皮,既然高季兴已经回去了,既然都没撕破脸,李存勖就改变策略,改诛杀为笼络,封高季兴为南平王。
虎入深山,龙归大海,高季兴返回荆南江陵后,握着梁震的手感慨万千:“没听您的话,差点不能回来。”
梁震问朝中的形势,高季兴哈哈一笑:“这次去洛阳,虽然凶险,但也颇有收获,我从此可以安心了!”
梁震问此话何意。高季兴伸出手掌,指着五个手指头:“新皇帝李存勖虽然英姿雄伟,但居功自傲,沉溺酒色,在宴席上,他如老夫一样举着手掌,对饮宴的诸将和各地节度使说道‘我在手指头上夺得天下。’灭亡梁朝岂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诸将口内虽然称贺,但内心深处无不寒心,他这个皇帝,老夫看是当不了多久了。”
“恭喜大王,我荆南地虽狭小,但也拥精兵十万,占据十州,江陵更是据天险、占要道,大王应修缮城池,储备粮食,招纳四方才俊,以备将来天下之变,到时趁势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梁震摇着羽毛扇,缓缓说道。
高季兴哈哈大笑:“先生真是国士也!这天下确实不太平,新皇帝问我‘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代第一美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