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老付与三子(1/1)
老付本不姓付,解放前他母亲在城里帮佣,和顾主的儿子发生关系,在怀孕后被顾主赶回家,老付的外公外婆自然是又羞又气,只想在孩子出生前把女儿嫁出去,最终老付的养父以一担稻谷作为聘礼娶了她。不久之后老付出生,老付的母亲接受不了这一连串的变故,在老付三岁时去世,幸好养父善良,给了老付唯一的温情。既便养父之后又结婚生了一儿一女,也把老付当长子待。不幸的是养父没有熬过三年困难时期,在老付十三岁时去世,之后养母带着三个孩子过活,直到老付结婚,弟弟从华也结婚,才带着小女儿从英改嫁。老付是知道自己的出身的,被别人认可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为此他勤劳,温和,待人大方,活成了一道光。
现在养母岁数大了,农闲时会回来看望老付和她儿子从华,大多吃住在弟弟从华家。老付夫妻每次会请养母来过一天,养母会给老付孩子们带点糖,一人两三颗,这是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已经出嫁的从英也经常回来,她最大方,会给孩子带更多的糖,对老付与从华家的孩子一视同仁,老付三个孩子也最喜欢这个姑姑,每次姑姑来总会串粘着的母亲叫姑姑来家吃饭。
老大志刚上高一已快一学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乡村上,那时虽也有一些乡村干部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但并不成气候。他学习一直很好,是老师和大人眼里的聪明孩子,这一点弥补了在家庭条件上的自卑。高中不一样,城里的孩子占了一半多,他们条件比你好,学习比你好,穿的比你好,长的比你好。相形之下,自己是那么的卑微。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只有更努力的学习,然而高中的知识不是仅靠努力就可以的。
这种压力表现在方方面面,初中认识的几个同学也分在了不同班级,不能常常见面。他变的越来越沉默,有时候不知道是在学习还是在沉思,在座位上一坐半天,也就上厕所时不得不出教室才出去。这周他并不开心,除了母亲给做的肉炒咸菜让他难堪,还有他喜欢的一件外套,也是唯一可以穿出去的外套,本来只是袖口磨破了,平英洗后自作主张的补了个大补丁。这都让他无地自容。他没有和母亲说她的咸菜炒肉有同学嘲笑,也没有告诉母亲不该把衣服打补丁。他知道这已经是父母所能给他的最好的了。
老二志康就没有那么多想法,由于从小调皮,家里有什么坏事总会想到是他干的,他并不在意。每天钓鱼摸虾,呼朋唤友不亦乐乎。老付与平英对他学习也没什么期待,毕竟孩子多父母总会有所选择,让适合的孩子做适合的事。
老三志阳正是懵懂的年纪,小学五年级,来年上初中,人比较勤快,每天刷锅洗碗,放鹅喂鸭,学习也还好,只是老付夫妻已经承担不了再有一个孩子上高中了,对他学习并不在意。二哥志康经常欺负他,他自然不是大三岁的二哥对手。所以练就了在父母面前乖巧的性格,让父母帮他出气。
不想错过《江淮儿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