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交公粮(1/2)
1990年秋后的一个清晨,老付与妻子平英早早起床,他们今天要去粮站交公粮。每年秋收后,乡里会组织几天集中收取农户当年种地的税收,按当年粮食产量的百分比收,大约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左右。老付向板车上搬提前准备好的稻谷,稻谷用肥料袋装,一袋一袋。老付装了满满一板车。平英看着有些不舍,埋怨道:“就你把好粮食都上缴了,你看人家广发,每年不是交憋稻谷就是没晒干的。”老付嫌弃的说:“粮站那么多人,让人家说来说去,好看吗!?”平英不依不饶:“最后他们不是一样收了,每年还有不上缴的,也没见谁把他抓去枪毙了!”老付安慰妻子道:“别说了,咱不是这样的人,咱家三个孩子,还都是男孩,让别人说来说去,他们媳妇都不好找。”平英只得作罢。
老付与平英三个儿子,大儿子上高中,二儿子初一,老三今年刚上小学五年级。老二老三上学离家近,吃喝在家里没什么花费,老大从小学习好,现在上镇上高中,一周回家一次,他的学费生活费一直是家里最大的开支。粮食是这个家庭主要收入,每年除了交公粮留下口粮,剩下的粮食卖掉留作大儿子的学杂费,近两年老付和一位邻居学会了种菜,农闲时老付种菜,平英负责去街上卖菜,补贴家用。
江淮之地,旱涝不定,粮站多建于高处,老付装好满满一板车粮食,背上车带,两手握住板车头,身体前倾发力前行,平英在后跟随,前往粮站一路登高,许多陡坡需要有人在后面推搡助力。此时晨光微露,农民大多早起,路上已陆陆续续有交公粮的人,彼此寒暄。有聊今年的收成,有抱怨公粮交的多。到达粮站已日上三竿。
老付一看前面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估计上午是交不上了,便对平英说:“你回去吧,我一个人交就行。”平英回道:“中午我给你送饭。到时候看高大姐可来。让她捎着。”老付称是平英便回家了。
粮站工作人员有看秤的,有记录的,最有权势的人在检查粮食的质量。质检人员手拿一个锥子,长约一尺左右,内部中空,插入装粮食的袋子里,拔出来后会有少许粮食带出,这样就可以检查稻谷的饱满度与干湿度,与质检人员相熟的自然要求会松一点,不过大多都难逃严格的检验,饱满度不够的会让上缴人员叉拉回家重新换粮食,稻谷不够干的会让他们就地在粮站周边晾晒,这也是农民上缴普遍去早的原因。农民看到质检人员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但当看到别人上缴的粮食因为这样那样不合格,遭质检人员呵斥时,也会陪笑起哄,仿佛那样自己的粮食就合格了。粮食过秤后,上缴人员要负责把自己的粮食放进仓库,渐渐的粮食在仓库里堆成一座小山。
转眼已是下午两点多,大家都等的不耐烦,抱怨前面太慢,也有骂八月天气太阳还这么毒。马上就要轮到老付了,质检人员已查验过老付的稻子没有问题,只待过秤扛进粮仓便可以回家了。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走到粮站工作人员面前,好言道:“领导们,让我先交吧,孩子爸这几天又病了,孩子没人管。”记账人没好气道:“来上缴的哪个不急,你要先交他要先交那不乱套了!”大姐抬高嗓问喊道:“谁有我苦!嫁个老公是涝病,孩子又小,家里家外全是我一个人!顾得这头顾不得那头,有时候真想不如死了算了!”记账人呵斥道:“你说给谁听!要死回家死!我叫你嫁给涝病老公的!?”众人陪笑道:“领导别生气,这女人本就不着调。”大姐不敢对记账人发火只得对众人怒道:“我哪里不着调了,偷你们家粮食了还是扒你们家祖坟了!”众人听到来精神了,其中一个笑道:“挖祖坟不必了,去坟头脱光衣服跳舞倒是可以。”众人听到会心一笑。大姐听到脸一阵红,一阵白。老付看不过去说:“袁大姐,我的位置让你吧。我去你的位置。”众人看到自己没损失便不再言语。
大姐姓袁,嫁人前住西仓坊村,后嫁给枣树村付家,年轻的时候干人民公社,当时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因为身材魁梧,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公社让她干女民兵队长,很是风光一阵。在一年“双抢”中和男人挑刚割的水稻,比男人干的还凶,一群男人气不过便激她说:“你干活再好也不如男人,我们光膀子你敢吗!?”袁大姐经此一激便也把上衣脱了露出两个奶子来,此后干活便不穿上衣,因此让公社领导狠狠表扬一番。不过这样一来可就没人敢娶她了,岁数大了没办法便嫁了个身体不好的男人。
老付上缴完后天已擦黑,回到家里平英已做好晚饭,问道:“怎么搞这么晚?”老付说:“今年的检查严格,好多都不行,幸亏我家的粮食准备的好。”平英叹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老付问:“志康哪去了?”老三志阳说:“二哥下黄鳝笼子去了。”老付嫌弃说:“回来也不写点作业,一放学就不见人影。”平英说:“好了,由他去吧,都上高中咱俩也供不起呀。”一边说一边盛上粥,志阳不喜欢吃粥,咕噜一句:“又喝稀饭,晚上总是尿尿。”老付说:“儿子知足吧,我们小的时候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吃。”平英心疼老付:“带的饭中午也没吃饱吧,志康放学后我叫他去给你钓鱼做个菜的,今天一条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淮儿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