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你不用太懂事(1/2)
时值酷暑,户外闷得透不过气,不知不觉回到金林镇已经两个多月了。
这些天身边的人来来走走,有时周千文派不到人来,她也不催,工厂里的人员和材料越完善,她需要的帮助就越来越少了。况且如果来的是叶璎,还不如不来。
有时也会操心一下有船公司的业绩。那边还在撑着,她相信打不死的就能活过来,就有大把的希望,她的工资就能照常发;但同时又觉得周千文没太大改变,听说最近爱得如火如荼总不早朝,生怕公司倒闭就在一个迟早之间。
漆器厂旁边挡着钢板的路开了一道口子,人来人往成了一个小门,最近姜呦呦没事时便跨上自行车,穿过小门去外面骑行放风。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偏偏这一块没被利用好,墙外人烟稀少的田野,大热天更没有人,姜呦呦穿着T恤和短裤,短发飞扬,一路狂飚,肌肤没几天就被晒出一股子野性来,身体也更结实了一些。
她在一点点重新适应这块土地,习惯了,就发现原来幻想的假想敌其实并没那么可怕。不过她还是不爱说话,厂子里的事忙完后,她喜欢一个人去墙外的旷野散步或骑车,或是窝在六角凉亭里面看书、练习漆艺,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有时出门碰上不怀好意的人,用一些尖锐的话刺激她,想看她失控,想听她解释。她若解释,就意味着自认矮了三分,还能提供更新鲜的谈资,正中了那些人的下怀。
然而姜呦呦现在很少能被击溃,脸皮之厚,连自己都始料未及。
“你就想打听这个啊?嗐,我当是什么大事儿呢!”
“这事我不知道啊,你们下次说的时候叫上我,我也喜欢听。”
“对象?啥‘对巷’?对面不是死路吗?”
工厂的网店开了,上了一百多种原材料和小工具,为的是让现金流好一点。姜呦呦自己琢磨了一阵子没什么效果,便听吴克俭的建议,一咬牙招了个专职网店和直播的小姑娘。
金林镇毕竟是江南的小镇,街头巷尾都是开工厂和做生意的,许多老板都和叶老板一样,看似只有个不大的门面,其实生意盘子撒得老大,这边建厂、那边开店,与时俱进的很。
在这样的环境里,招一个能做网店的人并不难。
小姑娘叫罗珊,浙江人,脑瓜子很灵,她在扬江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年纪轻轻便嫁过来。她和姜呦呦同岁,可已经有两个孩子了,面试时她吞吞吐吐说出自己的条件时,姜呦呦大吃一惊。
“老板,有个情况我得跟你坦白,我有两个宝宝,大的我妈看着,主要是小的那个麻烦,还没断奶,所以我……每天最少要回去两次喂奶。不过你放心,我骑电动车很快,耽误不了太长时间,下午也可以多加会儿班。”
“哈?你有两个孩子了?”
这也是她被前老板辞退、并很难再找到工作的原因。姜呦呦那一刻与资本家产生一些共情,是没有老板愿意招这样的,不管罗珊多么机灵又能干,谁能接受员工拿着工资还总是往家跑呢?
姜呦呦相信,实际工作中罗珊的情况肯定更多。
罗珊一直解释,“奔三的人了,26了都,有两个孩子很正常嘛呵呵……”近乎哀求了,“我做事你放心的,我以前给一家卖运动衣的带货,三小时卖了9万块。”
26岁就有两个孩子,正常吗?
姜呦呦之前的年龄焦虑还停留在35岁,一个奇怪的年龄分水线,好像一个人昨天刚吹过35岁的生日蜡烛,今天就要被丢到废品收购站,大限将至一样。
罗珊将她对年龄的惧怕又提前了。
罗欣玲也是年纪轻轻嫁给姜园的,生下姜呦呦时才24岁,她也曾拥有才华与能力,还有胆识,不也为家庭困顿了大半辈子。姜呦呦只觉女人好可怜,一咬牙,就聘用了罗珊。
有两个工人刚开始都说,罗珊拖家带口的肯定干不好,吴克俭这时却很明理,骂两个手下见识短,“一个人有能力的话,多回家两次也能把活儿做好。有的人倒是不回家,还不是摸鱼玩手机,有啥区别?”
事实证明,姜呦呦的选择没有错。
罗珊工作很卖力,她一人承包了网店的几乎所有工作,上品,推广,客服,收发货和检货;她很快就学会了漆艺材料的基本知识,每周做两次直播,每次直播前都会认真地梳理产品和福利明细、写文案,姜呦呦便当她的下手,搭直播台、准备产品和道具、打光。
“老板,我们配合天衣无缝。咱厂的网店两个人刚刚好,我们品类简单。我以前做的那家啊,光这一块就有七八个人在搞,但产生的效益都差不多。”
“主要是我也没钱请那么多人。”
“有钱也不能乱花啊!就我这前老板,做公众号和微博还专门请了个人,那点工作量,随便找谁兼一下就够做了。你说也挺有意思的,他喜欢花钱请一堆摸鱼的,我不摸鱼,但因为有孩子他就不愿请了,我不懂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生活的琐碎过早地磨砺了罗珊,她身材瘦小如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躺平症候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