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4章 第一次筹备会议(1/2)
第一次筹备会议是在文物所里主办的。刘秀主持会议,他的左边坐着刘歆,右边坐着杨雄。刘秀会议的特点是会前可以自由散谈。会中问题讨论严肃而认真。会议时间短,但效率高。杨雄把会议气氛概括成“团结,严肃,活泼”。到会的有翟义团队,王莽团队。王莽因没有找着图纸,羞于出席会议“待我找到图纸线索,或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手绘出个草图,我再参加会议”。可以说,刘秀的筹备会议是因为王莽没有参加,而临时增加的。并发出了邀请函。“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记录历史的侧重点,也没有把九庙的结构做为重点描绘的对象。使得九庙复原工作困难重重。有鉴于此,文物所招集各方就九庙的建设图纸,建设方案做一次讨论,充分认识困难。挖掘积极因素,为建设九庙扫除全部障碍。”。接到通知的翟义立马组织个车队前往。王莽把杜吴叫到身边,你带队前往打个前阵,我准备些材料“做到复旧如旧”。
刘秀的面前摆放着一本书。他一只眼看书,另一只眼会议,看着竟然笑起来。刘信从椅子站起,好奇的伸长脖子瞧。原来,刘秀看的是汉书。他夸赞班固太有才能了。“王莽长着大嘴巴,短下颏,两眼外凸,布满血丝,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底靴,戴高冠。外面披翻毛大氅,挺胸昂首,左右环顾。在当时,有一位通过技艺在黄门任待诏的官员,有人询问王莽的相貌,待诏回答‘王莽是人们常讲的,猫头鹰眼,老虎嘴,豺狼声,这种人会吃人,最后也会被人吃掉’”,你们看才子班固速写的王莽形象可象?
“很失真,但是,做为艺术形象很感人。”
“所以我说么,班固的写法决定了九庙的命运。是九座庙,还是一庙名九庙。弄得后人糊里糊涂。”
“现在,当事人班固在场,请他给出最终答案”
全场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班固身上。他浑身很不自在地站立起来。“两千年后的今天,我看汉书仍然是不朽的名作。其科学的态度,认真的专业精神,都是值得在座的学习的。我抱定诚实的态度写书,对书中的人物的形象塑造,遵从历史的原则。做到不歪曲,不浮夸。一切都遵从史料所确定的原则。对于民间口头传说,我也是抱着这种态度来记录的。我决不添加个人的眼光,以防止失真。九庙含义的模糊,不是我个人故意弄成这样子。而是材料上所取到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我是后世人,也没有见到过九庙。更没有听到过。只是在史料上见到这词。我研究之后,认为九庙代表着王莽的政治制度。代表着西汉以来祭祀制度改革的最后成果。所以我重点加以记载了。即便其含义不清,我也不惜记录下来。我所说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座的,你们都生活在我的前朝。你们应该见过九庙,它是什么样子。我这里如实记录。”
会场响起掌声。大家一看是刘秀带头鼓起的。大家一起鼓起来。翟义带头说话了“我死的那年是公元七年,建设九庙的建议是在始建国的元年(公元9年),建设成功是在公元21年。我对九庙的九字的含义也是一头雾水。谁能用详尽的资料解开谜雾。我当众向你叩头。因为,这九庙是新室的象征。他王莽口口声声不是篡位,他不是篡位,建设九庙干什么?他以为是新时代的标志。岂不知,是他的耻辱。”
“我,,,,”刘信站起来发言,被刘秀打断了“这位同党,请你介绍下自己的姓与名。好让大家都认识你。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复原九庙而坐在这会议室内。”
刘信用手指了下翟义,说“我就是被他戴着皇帝帽子造反的刘信。是第一个叫出‘王莽有篡位野心的人’。起义失败后。翟义全家被斩。而我突围成功,隐姓埋名在深山里。直到你刘秀建立后汉。我在乡村里听说过九庙,征集的苦力到了常安。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回来,永远地埋骨荒野了。我听说九庙落成之日,常安万人空巷,我心里就难受。但是,九庙的毁灭,比朝露还来得快。第二年,它就被更始帝的一把火给烧掉了。”
“我,徐乡侯刘快。也是死在公元前21年前的刘氏宗族。在我造反的那年,王莽抛出了九庙计划。当时的九庙的含义是不清的。只是个向天下征集招收能人巧匠的诏书‘新室大时代,是周公大同的幸福世界,是人人平等,人人有得吃,有得穿的天堂世界。为了彰显这个大时代,必须要有雄伟的大庙来体现这个伟大的世代。体现这个大同世界是万邦来朝的大时代。现诏书征集天下能士。凡现有匠人,年龄在20岁以上,30岁以下,须积极报名参加。名额苦力加匠人以百万为限。’。第二年,我发动的叛乱就被镇压了。至于我的去向,同刘信一样,我也是隐姓埋名,活了过来。九庙,对于我而言,它就是诏书上的一个词语。九是九个,还是九座,诏书上没有说明,我也没有追问。天下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关注这个九字的含义指的是什么。只有王莽他很在意。但王莽,今天怎么缺席会议了。他把九庙建成,应该有图纸呀!叫他把图纸拿出来不就结了。不必开这个务虚会的。会议要开,就开务实的。在什么地方建造。建造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按我们现在的建设速度。有个半年就可完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日新王莽申诉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