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 起诉班固(1/2)
“史书作者班固,侮辱我们商人,在汉书里使用商人杜吴字眼。商人,显然不是好词。他抱着固有的陈见,下看我们。我申诉,要求班固删除商人字眼。重新出版汉书,对于以前已经出版发行的,全部收回,进行公开地销毁。并且在媒体上公开道歉,支付3亿元精神损失费”
杜吴带着申诉书来到法院。大门紧闭,院子里面停的轿车一排排一行行的。像听令等候出发的警察。大楼很高,上坡台阶也很高。站在院子大门外的杜吴,是仰视向上地看向坐落在大院正中央办公大楼的进门大厅的。
守门的从小窗口伸出头对杜吴大喊,请出示身份证。杜吴两人一摊,说我没有带身份证。门口保安说,那没有办法,我不能让你进。
“我是来告状的,难道也不让进么?”
“来这里,不都是来打官司告诉的么。拿出身份证,我就放行。这是规矩,也不是针对你一人”
“很公平,那我明天来”杜吴说罢就回来了。
王莽见他捏着起诉书回来了,不问也知道发生的情况。“怎么办呢?我们也没有身份证,进不了门,申诉书也递交不上去。”
杜吴沉默会儿说“递申诉倒是问题不大,身边不是有苦力工么。他们是现代人,有身份证,可以叫他送上去。但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法院接案后,通知你到庭,你进不了门,到不了现场,你的官司胜得了么?”
王莽踱着步子,他是善于思考的人。自从他在广场组建法庭失败之后,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申诉。得到杜吴的帮忙,他打阵,申请法院判决班固撤销不当字眼“商人”。希望借此打开申诉出口。一旦法院接受此申诉,那我王莽的申请平反昭雪案也会有相应的参考。推脱说案子过期了,就不攻自破。前段时间的折腾,倒是让王莽学习了不少的现代知识与潜规则。他停下脚步说“我们设法把这个案子变成集体诉讼,开庭的地点就不在法院了。出了法院的院子,我俩都能到法庭现场。他们就不敢缺席判决了。”
“好,就这么干”
传唤书送到文物所,刘秀见是传唤班固,想了想,收回按在电话上的手,捏着传唤书到班固办公室。在文物所,刘秀处理事,都是叫科员上他办公室。这是因事多形成的习惯。班固到文物所是做课题研究的。一般不出办公室。他的工作点,基本就是办公室与资料室。桌子上摆放着他的著作《汉书》。
班固见是所长自己到,忙站起接过传唤书。早在昨天,他已经接到法院的通知,说是有传唤书送达你办公室,收到请签字,并按指定的时间到法院详细说明问题。接通知在手,班固逐字逐句地通读了二遍,说“杜吴起诉我,在汉书里,可有他的名字。他怎么起诉我了。”
刘秀说“你仔细看看附在起诉书后面的复印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班固低头仔细瞧了约五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确实是入选了杜吴到历史书中了。他就是给王莽致死一刀的杜吴。也确实使用了商人杜吴这个字眼。至于误用商人这词,不是故意的。商人是不是侮辱性的看法,他是否定的。是 不是轻视,带有偏见的说法,班固对此倒是承认。“就商人这个词的使用上,我是带着下溅的看法的。但是用在汉书里,我是无意的。没有小看杜吴的意思。”
“重农轻商,这是我们的老传统。没有错。如果说错,那是现代人的事。他们把现代回到过去之上。我们不接受。”,刘秀的话很是坚定。
“那我该怎样地应诉呢?”
“那有什么考虑,你就否认呗!使用的商人一词是旧词,虽有小看的意思,但那是历史的真像,不容更改。申明没有侮辱的意思就行了。”
翟义也得到情报,说杜吴在法院起诉了班固。“这王莽的意志力还真的很顽强,他通过杜吴,试探性的起诉。法院一旦接手,他王莽会在第二个时间段对法院朝廷全面的总攻,”
“怎么是第二时间段,而不是第一时间段。按王莽的行事风格,应该是在第一时间段出手的”刘信不明就里,向翟义问道。翟义说“王莽打的是曲线申诉路。他怕第一时间出手会被法院识破。又以无法立案驳回他的申诉。”
“真的是个指挥高手,不愧是新室王莽。我们搅局么?”
“当然得搅局。不能看着他的阴谋得逞。”
班固把杜吴的起诉书逐条加以了批驳“商人一词是古词。有没有贬义也是争论不休的问题。问题的由来,是我们的经济政策的传统就是重农轻商。及至形成了商人是低人一等的偏见。汉书里我写道‘商人杜吴杀死了王莽’,这有什么错?我看不出贬意在哪?从句子上来看,删除商人两字,‘杜吴杀死了王莽’,文字更精练,但缺少杜吴身份的介绍。精练的结局是,空间大了,但精确性差了。我用商人两字,表明杜吴是报私仇杀王莽的。法院可以对杜吴的杀人动机进行调查。他杜吴敢不承认。”
班固不知在那个消息渠道得知,杜吴与王莽两人是发小。杜吴杀王莽的动机是啧怪当上皇帝的发小,没有兑现天下和谐,天下公平。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日新王莽申诉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