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在广场建造一个棚屋(1/2)
在广场建造一个棚屋是我的建议。当时的想法“整天游荡在广场,总得有个休息调整的地方”,王莽拍腿称好,说“有个棚屋,我就二十四小时在广场,不怕感动不了应聘人”。杜吴听到我的建议赞赏好主意,他从超市弄来材料,说干就干,说“可以在棚屋约见旧相识,在那里举办模拟审判。依我看,王莽的申诉遥遥无期。并且不像王莽乐观地说的那样----‘打一个持久战’就能解决问题。以我的观点,他的申诉,永远没有结果。与其这样,不如跳过组建临时法庭这环节。找来旧相识直接审判。一旦形成舆论,会产生巨大力量。甚至超过审判的力量”
王莽设计了棚屋的结构。一是能建能拆,不仅仅是为了环保再利用。也借此表明我们能进能退的政治态度。二是要有主次,要有高低,高为尊低为卑。我坐在低处,高处就是模拟法官。三是依托广场主体建筑搭建,在视角上是中心。想我王莽皇帝,当初一心革命,提出的问题都是超时代的问题。仅一个土地国有化部里。你们就花了近两千年才解决。我应该是中心。四是颜色必须是红白相间隔,喻意互生,喻意互为阴谋。
棚屋的搭建,没有王莽想象的那样很复杂,仅仅简单的组装下,一个四方端正的小棚屋就搭建而成了。王莽说,我把它称之为“昭雪堂”如何?
我反对。
我反对的是自娱自乐式的起名。而应该把起名变成一种运动。说提名由刘秀做这件事。做为皇帝,他是你的后任,你是他的先任。由他提写名,可以窥视到他对你的态度。
王莽两手一摊“这就难办了。棚屋像人的名一样,出生落地就得有,否则上不了户口。”
我想了想,说“如果叫把棚屋起名‘昭雪堂’会把有意提供证据的人挡到屋外了。他们会恐怕因提供材料,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更不必期待在棚屋里召开第一次摸似审判会了。我看,不如叫‘诗云社’如何?。现代诗,都是用来配乐朗读的。当前广场诗很流行,广场因诗而上了档次。诗因广场,升温流行。”
王莽想了想,说“有名不如无名。我的棚屋因招聘而建。假如我的案件很快有个结果呢?这棚屋不就得拆。但现在这绞着状态,谁能料棚屋是临时建筑,还是长久建筑!棚屋是杜吴赞助建的。就以杜吴的名字做个临时名----‘杜吴棚屋’。这样,对赞助人也有个交待。名很通俗,也很接地气。”
第一届模似审判会是由班固组织的,共来了四位。他们分别是,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刘婴。成帝与张放以前就形影不离,现在仍然是。两人以养狗逗狗为事业,义务打工在“哈巴宠物医院”。汉哀帝还是以前那样瘦,病歪歪地,但精神状态很健康,他的口头禅“我又活过了今天,我的寿命又加长了一天”,他义务在“阴阳药剂店”做配药师。汉平帝在特殊教育学校找到的。不记得他是学生,还是老师。在那里,遇到的不是聋子就是哑马,班固也没有弄清就把他给弄了过来了。孺子刘婴则是在“周公希望小学”请假搬来的。
广场人这天先是见一棚屋就感到很异样,纷纷前来观瞧。而后又见几个戴着皇帝帽子的人,像登台唱戏的演员,交头接耳地等候在台下。这场景,又引来一批围观人。我上前解围,把他四人引出包围圈。
拉到棚前,他们死活不进去。
“这同现场直播有什么区别?”
“我们上了班固的当了,他说随便聊聊天的。这多人围观,能随便么?是随便么?你随便,他们可不随便!!”
说罢,他们一哄而散了。王莽先是追汉成帝,因为四人当中算他最大,也算他俩最亲(刘骜是王莽的表哥)。不遛狗的汉成帝跑起来同飞差不离。不愧训练有素。当初,他在做皇帝的时候,常常是半夜打开城门,偷着出城打猎,享受瞒天过海游戏的快乐。久而久之练就了快跑的本领。刘欣倒是跑得没有汉成帝那样快,但在广场边缘处有人接他。再加上王莽撵刘骜耽搁了时间,也就追不上了。只好望着他的背影叹气。但接刘欣人的背景好熟悉,好像是断袖割袍的董贤。王莽因为审判董贤而留下永久的印象。他那女人化的表情,男性化的身材,白净的皮肤都给王莽大司马(王莽判处董贤死刑的时候官职是大司马)留下人间妖孽的印象。
我坐在棚屋里等王莽回来。王莽进屋就叹气“他们都跑路了。拉家常式的审判也宣告失败。”
“不能说失败了。今天是星期天。来广场的人特别多,是造成他们跑路的原因。改天,我们选择一个大雨天,广场空无一人了。我们请他们定会来的。因为,他们有许多的积怨要在发泄到你的身上。到时候,你可不要怕泼脏水哟!”
“刚才我看见个背影,像极了董贤。这个婊子,他怎么还同皇帝缠绕在一块儿。”
“董贤,张放,他们都是一类奴才。他们陪皇帝玩,陪皇帝睡,还陪皇帝死!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还人才辈出代代都有。就拿张放董贤做比方吧。张放可创造词汇没有?董贤就与时俱进,生活创作了个断袖割袍的故事。我常常冥想,是菇子长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日新王莽申诉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