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第六章(1/2)
秧歌起来后,第一天晚上先要去上庙“点蜡”,“点蜡”完后,一般会回到本村演出。从第二晚上开始,就得出村去演,这得先提前一天通知邻村,以便邻村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比如准备演出的地点、迎接的烟火、准备的饭菜等等。
正月十一日,高崖坪秧歌终于炮声隆隆、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闹”起来了,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了进来。这次秧歌起来,离不开村主任何伟和老主任李继堂的宣传发动,也离不开猴爷、三虎等好事者的大力帮忙,更离不开高崖坪人的鼎力支持。这是高崖坪十几年来的首次秧歌,意义非凡,人人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的愉悦兴奋之情。
晚上八点,秧歌正式起来,院子中挤满了人群,隆隆的锣鼓声中,两条长“龙”并排昂起头,将院子中间围成一块空地;空地中,八个红色的高叶玩了起来,两只“狮子”抖动起来,“狮子”两侧则是四个高高的手灯笼护卫着,“旱船”和“毛驴”则站在最后面,稍显乖巧。戏装都已经穿好了,几个小女孩扮的旦娃子手里拿着扇子排成队,三虎扮演的妖婆、猴爷扮演的老生……他们都穿好了戏装,已然进入了各自的角色。
村主任何伟站在青房门槛前面的沿子上,旁边老主任李继堂,何伟一边抬起手示意锣鼓声停下来,一边使劲的喊着:“先停下来,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片刻功夫,院子里顿时戛然而止。
“今晚咱们的秧歌就起来了,现在先请咱们老主任李爷讲话并做安排!”何伟边说边示意老主任李继堂。
老主任李继堂清了清嗓子:“现在我说两句,啊,今晚,咱们高崖坪的秧歌好不容易起来了,这要归功于大家热情的配合帮助。今晚“点蜡”回来后,咱们在自家演出,其实也相当于一个排练。明晚咱们就要出村了,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啊;最后,当然还是更要归功于咱们去年黄芪、甘草的收成不错,不然,咱们没钱也没心情,你们说对吗。我就说这么多!”
李继堂说完后,何伟做了强调:“大家注意,咱们是因为娱乐高兴才闹秧歌,毕竟一年辛辛苦苦,也就这几天闲着放松一下。但闹秧歌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出村后,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惹是生非!下面请春生把大家各自的职事再明确靠实一下!”
春生拿着职事表念完后,村主任面向人群:“家具想起,开始点蜡!”话音一落,锣鼓声又响了起来,李继堂提着小灯笼:“走!”,锣鼓队紧跟上,依次是八个红色的高叶,四个手灯笼,“狮子”,“龙”,“船姑娘”,“毛驴”等都依次跟上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然后一条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庙上进发,蔚为壮观。
远处看,“秧歌”像一条五颜六色长龙威武的在道路上行进,轰轰隆隆的鼓声响彻了高崖坪及附近村庄的各个角落,这是人们一年中最为激动、兴奋的时刻......
秧歌队走了后,院子里则留下一些年长的老人,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拿着凳子,坐好了位置,边聊着边等着秧歌点蜡回来......
一小时左右,大家听见了隐隐的鼓声,鼓声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秧歌点蜡回来了。随着鼓声越来越近,转眼已进了院子,秧歌演出正式开始。半个小时的玩“龙”之后,以板胡为主,二胡和笛子配合的《柳青》开始响起,紧接着十来个掌着灯笼、手灯笼,中间隔着凤冠霞帔、锦袍靓丽的男女演员的演唱者出场了。这一折叫《折牡丹》,高崖坪秧歌第一折一般都是《折牡丹》,《折牡丹》是小调,委婉而抑扬顿挫。当然如果去邻村或者上庙,第一折一般会唱《十炷香》,《十炷香》属于秧歌的《东调》,高亢而节奏感极强,唱出了人们一年来的辛苦、奔波和豪迈。
渭州小调听起来和陕西的眉户差不多,主要包括东调、西调、三倒弯和彩花调等,同时也兼容吸收了洮岷花儿高亢嘹亮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渭州秧歌。
演唱开始后,一帆他们暂时就没事了。一场上庙点蜡,他已经打的两个手臂酸痛,他不约而同和望成、尕平到忘成家去喝酒,三人到望成家七拉八扯,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转眼两个多小时过了,酒连一斤都没喝完,于是三人纷纷起身,他们到秧歌场半小时后,秧歌演唱就结束了。
演唱结束后,则是一帆最吃力的时候。在隆隆的鼓钵声中依次进行舞狮,跑旱船,跑毛驴,玩灯笼等的表演,这个过程将近一个半小时。打鼓最吃力的是舞狮的时候,鼓点打的非常快,一段狮舞下来,整个人浑身湿透,相比而言,跑旱船、跑毛驴的打鼓要轻松很多。
正月十二,月亮像一个晶莹的圆盘挂在夜空里,照亮了安静的庭院和空旷的原野,田埂下面还没有融化的雪上面闪着暗淡的光芒,正是“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这一切都给过年的气氛增添了一份和谐。
今天晚上秧歌开始出村,七点左右,秧歌队的人基本都到了。秧歌出发前,村主任何伟又进行了简单的强调,何伟说今晚原本去后山的村里,但早上梁家坪村发来了邀请,邀请的人说今晚梁家坪村还来一家秧歌,为了方便,他们邀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梦回高崖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