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第二章(1/2)
自从一帆走后,母亲一直极度不安。这几天她常常一个人走到田地里,但总是没心思干活,就又蹒跚着来到村口,呆呆的望着远方,几天来她总是重复着这样的路线。一帆一个人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无论如何,母亲都放心不下。可她知道,让一帆一个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因高崖坪还没通电话,要得到一帆最快的消息也只有等来信了,可要等到来信,还要很多天的……
母亲没念过书,但有一颗强烈向上的心灵,她知道农村孩子只有上学和走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她的愿望就是能让孩子走出农村,念成书。母亲吃苦耐劳,操劳持家,过度的操劳劳累使得母亲原先胖胖的身材变得很瘦弱,腰也弯了下来,她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更加印证了多年来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虽然母亲的勤劳是村子里出了名的,但父亲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加上孩子多,土地贫瘠干旱,所以一帆家在村里算比较穷的了。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头几年,渭州年年大旱,一九九五年旱情更加严重,庄稼颗粒无收,连栽种的药材大都晒死了。父母亲经过权衡考虑,就把当时正读初二的妹妹,读初一的弟弟都辍学了。辍学后,妹妹去深圳打工,除了零用的,剩下的钱每月都寄给了家里。弟弟辍学后,父母经过长时间的商量,最后请了建筑师傅,决定弟弟跟着师傅学建筑,也就是学泥瓦工,毕竟这也门是不错的手艺。
......
这次一帆的学费全靠了二舅,二舅在县城的救助站工作。一帆的外婆家在高崖坪东面的梁家坪村,属于二级台地,村子比高崖坪大很多。梁家坪虽然和高崖坪不远,但因其地势较低,宽阔平坦,水资源丰富,因而自然条件要比高崖坪好很多,在渭河镇也算条件较好的地方了。
一帆的二舅在梁家坪村算很有名气,原因是二舅心地善良,是有名的孝子,对村里人也特别好,只要村里人有困难,二舅总是倾囊相助。二舅不仅乐善好施、心地善良,更重要的是脾气特别的好,虽然看起来很有个性,却几乎从未对身边的同事和亲人发过火,因而受到很多人的尊重。
二舅身材高大,一米八零,腰背挺直,面部刚毅,和蔼而又不失威严,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散发着一种儒雅而成熟之美。
二舅早年在渭河中学教书,“桃李满天下”一词用在二舅身上最为恰当不过。他不仅课上得好,更重要的是不论在情感上还是实际帮助上,他对同学们都一视同仁,甚至倾向于成绩不好和家庭困难的同学,因而受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在渭河中学,二舅几乎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尽管他多次极力推辞,但这一点,学校从来不听他的。
二舅是教历史的,熟读古今,知识渊博,儒释道三家他样样涉猎。他心态平和,心情平静,工作之余常常研读国内外名著,修习四书五经、《道德经》、《金刚经》、《楞严经》等,每天早起都要诵读《道德经》。他特别注意对心的修养,他的人生准则就是“心灵的修炼和人格的完善”才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真正意义。
后来,二舅调到县城的救助站工作至今。他从事主要工作就是遣返来渭州的流浪人员。
一帆的母亲是二舅的三姐,因一帆家人口多,高崖坪自然条件差,在二舅的姊妹中,其他的经济状况都还能行,就属一帆家最穷,因此二舅对一帆家格外关心。加上一帆从小懂事,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二舅对一帆报以了很大的希望,他和一帆母亲的愿望一样,就是能让一帆走出农村。为此,多年来,二舅一直帮着一帆家,给一帆在思想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高中时,一帆多次去二舅家吃饭聊天,二舅也顺便问问一帆的学习情况。但经过多次的接触了解,二舅发现一帆性格方面有些不足,尤其是有些内向孤僻和自卑,也很倔强。他也曾试图引导和分享给一帆关于自己心灵修养方面的感悟,他常对一帆说“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也常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道理,但二舅发现讲这些对一帆来说是对牛弹琴,一帆好像根本听不进去这些深奥的道理,加上当时学习压力大,二舅也就罢了。
......
一帆的老家在渭州县西部的高崖坪村,高崖坪是西部黄土高原上最为普通不过的一个小村庄。说是坪,其实是一个宽约两里、长约四里的一个黄土台地,共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一个很大的果园和果园下面的一条小沟将高崖坪分成东西两半,人们习惯将东边的村庄叫东头,西边的村庄叫西头。果园和小沟之间的一条大路连着村东头和村西头。
从高崖坪往下走约一里的坡,就到了庙坪,庙坪非常平坦,面积约有四五平方公里,之所以叫庙坪,是因为庙坪边沿上有一座庙,这座庙历史很长,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渭河河谷是第一层台地,庙坪是第二层台地,高崖坪则是最高的台地。从高崖坪到渭河河谷需下坡到庙坪,走完庙坪再下一点坡就到渭河河谷了,再往西走十里多就到了渭河镇了,往东三十里就到渭州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梦回高崖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