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束秦 > 第四十一章 显学墨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一章 显学墨家(1/2)

目录
好书推荐:

第41章 显学墨家

“小民安敢担此‘释疑解惑’之名?只是将所知门中之事言尽而已。

还请公子以为兼听一二。”

端木未连忙解释:

“墨家自祖师墨翟而创,已有二百余年,期间颇受各国君主重用,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但祖师死后,墨家分崩离析,由一家同舟共济分为三派流离不定。

吾等若依此划分,便是秦墨。

秦墨跟随当代巨子效忠始皇帝,随始皇帝陛下东征西讨,终于统一六国。

天下尚同的局面已然出现,吾等墨者俱是欢欣鼓舞。

如今天下墨氏门徒当有数千人,遍布在各地工坊及军队之中。

这其中又以咸阳人数为最,师兄弟有上下数百人之多。

墨家子弟中又有内外之别。

外门者多为普通工匠,是新进吸收的子弟,只通晓些许手艺,却未有学习过门内经传。

而内门子弟,无一不是二者兼习之辈,但人数也较少。

仅有堪堪三四十人有余,吾和匡师兄同为内门弟子。

因此在下方能厚颜称之一声师兄弟。”

“这端木未看着像是个愣头青,但听起来知识理论基础还是蛮充足的么。

讲起故事来也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身为一个黔首都能有如此谈吐,看来墨家的巨子是没少费心思在这些门徒身上。

倒是也能称得上一句教化之功了。”

扶苏听着端木未侃侃而谈,心中不由些许出神。

墨家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学派,虽然被韩非子与儒学并列,称为两大当世“显学”。

但其辉煌的时间也就是战国后期到秦末之前,二者之后的发展却可谓是大相径庭。

秦朝时还好,在法家思想这个老大哥的镇压下,两家的实力也大差不差,谁也压不住谁。

但经过秦末战乱后,儒家以其治国理政之能,越来越受到统治者重视。

墨家却是由于没有用武之地而日渐式微。

特别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思想。

儒家一跃成为整个中国奉行千年不变的统治学派

而墨家却就此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不为人知,就像似乎没有存在过一样。

直到后世出土了些许与墨家有关的典籍文书,这一曾经煊赫一时的流派才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

不过到了那时,人们根本已经再找不到一丝一毫墨家传承的痕迹了。

只有那古朴的竹简静静诉说着其昔日的辉煌。

扶苏对于墨家其实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墨家这一批人,至少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

而且在先秦时代的科学技术方面很有所长,可以称为西元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

诸如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等等原始的科学理论。

甚至早期的逻辑学、认知论,都被墨子和他的门人记载在《墨经》一书当中。

可惜的是,在千年间的历次王朝更迭,战火纷飞之中,墨家的典籍早已纷纷散佚。

就连连《墨经》得以保存大半,也是由于明代道士张宇初将其刻入《道藏》的缘故。

身为曾经的显学,到后世时只能托庇于他派典籍才得以流传

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而且墨者们都有着严格的戒律要求,必须穿粗布麻衣,脚踏草鞋,力求艰苦朴素,身体力行。

因为墨家的祖师爷墨子就是农民出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思想家。

所以他开创的学派,力求弟子们必须能够体会到民众的艰辛。

墨子门徒也大多都是些农民和小手工业从事者。

并没有上层路线的人物作为支撑,这也是其逐渐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在扶苏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自己不就是最大的上层人物么?

只要这墨者们肯为自己好好卖力,墨家即使不能恢复显学地位

却也不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扶苏可太喜欢这种踏实肯干的天选打工人了。

一想到这里,扶苏看着端木未这愣头青的眼神也不由多了几分柔和。

这说不定是我将来的打工人呢

虽然黑了点,丑了点,但不重要,能踏实干活就行。

“那尔等这一辈的巨子又是何人,官居何职啊?”

扶苏对着端木未发问,他有点想见见这位千年前的学派领导者。

只要不是身份敏感的朝廷大员便可。

不过也没听说过历史上哪个着名的秦汉臣子是墨家出身,应当并无大碍。

“回禀长公子,当代巨子乃祖师嫡脉传人,单名一个胜字。

却是并无官职,只是曾在少府内担任过佐吏一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束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