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李家村的几件大事情(1/2)
1)
1978年的春天,是温暖的春天。不管是气候,还是国内的环境,都是。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春天,万物复苏,一些旧的东西开始清除,一些新的东西正开始勃勃生长出来。
这一年的春天,李家村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起因是老支书从公社开会回来,宣布公社主任王中生在这些年来的错误思想下,做了许许多多不符合他主任身份上的事,明天要在公社的大礼堂里与其他一些人一起公审,然后判决。
其实对于大山里善良淳朴的村民来说,这种公审与他们似乎没有关系,谁做着主任好像李家村还是李家村。唯独阿菊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得不得了。自从上次去公社救李大牛被糟蹋以后,她一直觉得对不起自己家的男人,但又不能说。于是每当小学堂星期天不上课时,她都会摘些山果子去搧开山神庙挡着的帘子,不知有多少次求过山神爷不要放过王中生这个道貌岸然的畜生。
她觉得她的诉求山神爷听到了,并给了她一个最公正的结果。这样的公审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天没亮她就启程了,去的时候谁也没告诉,连跟她的男人李大牛也没说。
依然是17里山路,春天的大山还是春寒料峭。特别是11里外的一个峡谷,宽度在50米,四周群多的小溪流都汇入峡谷,形成长年的水流。为了方便行人的通过,峡谷上只是搭建了简易的木桥,桥的两边早年装过木头扶手,但年久失修腐烂得差不多精光。
阿菊赶到桥上时,天色刚刚微亮。因为一夜未睡,也赶得急,在桥中间的阿菊脚一滑,一个踉跄跌落峡谷。强烈落下的高度冲击,加上溪流的冷,挣扎没几下的她完全地失去知觉。她终于没能看见王中生这狗日的末日。
找到阿菊尸体是第二天的中午,离公社只有3公里处的金银谭,蓝色棉袄被水泡得像发酵的馒头,脸色煞白。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要赶那么远的山路,死在金银谭。她本来就有一个非常喜悦的家庭,自打嫁给李大牛,为他生了2个孩子,女儿李小月,儿子李阳光,4口之家的日子过得安定而温馨。最不想离开这个世界的,应该是她李英菊。
老天就是这么奇怪,不该死的人活不长,该死的人往往长命得很。
2)
这一年,小李江已8岁,下半年就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瘦长的身子,眉清目秀的越长越像一个人。村民们都知道他长得像8年前就离开了的下放青年平南,平老师。但谁也没提过,好像走了的那个人从来就没有来过李家村,李江只知道他爸就是李得富。
老支书接到公社新来的书记张耀国的通知,说有一份巨额的捐款要他去公社领。这是这个春天李家村的另一件大事情。张书记交代这笔巨款时,特意强调了它的出处与用途,说是一位海外的爱国华侨捐赠,指定是给李家村用作建造学校的款项。
“张书记,好心人叫什么名字呢?我们平时也能念他一个好啊。” 老支书李正保接过捐款时的手微微有些抖,教育问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我也不知道这位好心人是谁。钱是先到县里的,县里也不十分清楚具体细节,只强调这笔钱是专用款,给你们造学校用的。”
张耀国,一听这名字就根正苗红,国字型脸,很魁梧。据说是部队转业回地方的领导,是接替王中生管理整个公社,说话干脆而直接。
“李正保同志,你们要用好这笔钱。知道你们山区里上学有困难,等学校建好了,我下去给你们开学剪彩。但一定要把学校建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上学环境。”
“那是,张书记,一定按照你的指示落实。”
老支书回到李家村后在落实张耀国书记的指示时,还是多了个心眼。新学校就造在村东边一块荒地上,荒地离山神庙不远,二座建筑颇有点遥相呼应。在新学校快要建造完成的时候,由于捐款还有宽裕,老支书决定趁学生放暑假期间,把先人留下来的山神庙也改造一下,对得起这些年来给孩子们占用遗憾。
这个决定得到了村里老人们的一致认同。
改建后的山神庙,全都用上了和学校一样的红砖头砌成,并比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山神爷还是原来的泥黄雕像,只是在他的旁边增加了2个拿青龙刀和剑的护卫。宫台和帘布都用了全新的红色,有点儿金碧辉煌的味道。
山神庙完工基本上和新学校的落成在同一时间上,这是李家村有史以来算得上非常隆重的一个大事,可老支书李正保却在不久后病倒了,一病不起,并且村里的老中医怎么看都不见得好。
李大牛觉得是公社张书记下来后看见山神庙改造后对老支书发怒的原因,而村里的老人们坚定地认为是老支书动了山神脉的缘故。不管是为了李家村的子孙后代,还是为了李家村的百姓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他李正保这样做都值得。
李正保是到过长江边上,见过大世面的人。
3)
新学校由10间平房组成。靠大门的有一间食堂,一间小门卫室组成,正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白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