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天白白 > 第12章 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冷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冷(1/2)

目录
好书推荐: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刘兰也是。

秋凉一层薄霜的那个晚上,凌晨快一点,老支书李正保家的门被敲得鼓一样的震天响。李得富正用力地啪打他家的堂门,敲得又狠又急。

“正保叔,大叔,大婶。”

窗户的灯亮了。

“是得富吧,三更半夜的出什么急事情了啊?”

“是刘兰她。。。” 他气喘吁吁,本来就说不完整的一句话,更加的断续。

“她是不是要生了啊,是不是在喊着肚子疼啊?” 屋里的婆娘也在问。

“对,对。是肚子疼,肚子疼。”

等他们三人赶到石屋时,刘兰正弓着身子,双手紧握住被子,不断地呻吟着。那种痛和煎熬只有当过母亲的才知道。

正保大婶握住她的手,一边安抚着,一边让李得富烧热水。她17岁就嫁给老支书,同年就生了第一个孩子,此后接二连三的一共生了3男2女,除了1男1女中途夭折外,其余的都被她拉扯大。人民公社曾颁发过一张奖状给她,奖状上填着“光荣妈妈”。

所以对生孩子这事,她是万分熟悉而熟练。甚至熟练到成为李家村第7代的接生婆。李大牛就是她接的生,李大牛以后的村里几乎所有娃都是她接的生。

有她在,老支书觉得安全。

他就坐在门槛上,一袋接着一袋的吸着他的老烟,远方的山微微地亮了起来。接着是村子的灯一盏一盏的亮起,屋角上的烟囱开始冒出白气。

“破羊水了!”

屋里传来了他老婆子的声音,夹杂着刘兰几声呼喊。仿佛整4个多小时的煎熬,就是为了黎明前的那一声清亮。

说来也奇怪,也没谁去通知村里人,但大家好似全都知道一样,陆陆续续地往村东头过来。不一会,旧竹门里站满了人。阿菊挺着个大肚子,在人群中格外显目。

这刻,唯独缺了一个该到而没有到的人。

“唔哇。。。”

一声最新鲜的生命啼哭,清晰地划破整个小山村的黎明,也划亮了刘兰的生活。从此让他成为怀抱希望的人。

“是个带把的娃。” 正保大婶拉开房门乐呵呵的说。“小东西白白胖胖的,光光的小身子,将来一定有福气。”

李得富咧着嘴,兴高采烈的蹦跳。

“好,好。光光的,我的,我的儿子。小李光,光光的。”

“小名就叫李光吧,看把你高兴的。” 正保大婶看着李得富那高兴样,附和着。

关于孩子的名字,刘兰没有反对,李光的名字便一直在村民中叫了下去。直到他上小学时,因为“光”和“江”在山村的口语中基本同音,入学登记时便改为了李江。

李得富唯一做了男人的一件事,就是为这个娃取了个名字。

2)

刘兰生下孩子的二个月后,阿菊也分娩了,生下个女娃。李大牛给她取了个非常温柔女性化的名字,叫李小月。

做了父亲的李大牛反倒喝高老黄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老支书说,那叫男人的责任。有了责任的李大牛,这年在老支书的推荐下,做了李家村大队的副队长。

做了副队长的李大牛刚刚赶上了公社组织大队骨干去山西大寨学习,大寨模式或者说是大寨精神当时已经在全国流行了好多年了。去大寨,是李大牛最骄傲的一件事,他甚至超过了老支书李正保,是这个村子里见过世面也走得最远的人。

回来后,公社的王中生主任又组织了大家谈学习心得,轮到李大牛时,他觉得大寨与李家村不同,不能全搬照抄的学。比如有的东西不能学,它的评工分制度,一年搞一次,不合理。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合理。

在当时,说这话是捅马蜂窝。大寨是农业战线上树立起来的一面红旗,大寨的做法是宣传为最具社会主义特征的标杆模式。李大牛的说话是与中央精神所向违背,也是王中生不愿意听到和应许的。

李家村的头面人物李大牛进了学习班,要进行思想改造。传到李家村时的说法是,李大牛因为反社会的大寨路线,有可能要坐牢。坐牢可是重罪,除了太祖爷李玉青反清逃难到李家村,后人都是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如今,出了个李大牛,可了不得的大事件了。

那是冬天,快临近春节,这下可吓坏了阿菊。她前面抱着不到3个月的小月,背着棉袄和被子,赶了17里的山路,到公社时已经是晚上7点。看门的大爷死活不让她进去,说公社已经下班没有人在,也不知道李大牛关在什么地方。磨了半个小时后,大爷实在看着阿菊和孩子可怜,才勉强地把王中生主任家的地址给了她。

“闺女,你千万不能和王主任说地址是我给的。要知道你家男人关哪里,或者能够救他,都是王主任做的主。”

阿菊走了好远,看门大爷还在跟着嘱咐。

公社比李家村大太多了,阿菊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王中生的家。主任的家到底与农民不一样,大铁门带隔条,3间二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白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