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 第七章(1/2)
在杨烨制定裁军计划之前,由林若辅领导的整个大周内阁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准备。
但是他们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作为执行裁军计划的试验田,青阳军在整个裁军过程中可以说是给大周君臣好好上了一课。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的籍贯问题。
作为最早一批成军,跟着杨烨南征北战的老牌军团,青阳军从一只有几百人的小部队,逐渐发展成全军上下8万余人的主力军,期间吸收了大量来自各地的散军和流民。
在中原乱战期间,这支军队曾经多次担负起重要的攻坚与断后的任务,全军上下几次被打到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又经历数次重组,原本一直由江淮子弟作为根基的军队,到了大周宣德初年的时候,其人员籍贯,几乎覆盖了大周全部12州。
这使得安排遣散与地方接收的工作变得格外复杂繁琐,其中遣散所需要的安家费还是其次,毕竟作为中原乱战最终的赢家,大周朝廷从其他几方势力那里获得的金银财务,还是支撑的起这样的开销的。
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给当时雄心壮志大周君臣泼了一盆凉水!
大周建国之后,沿用了前朝的行政划分,一共分出了十二个州府,其中江淮四洲人口最多,蜀中三州人口其次,然后是陇西三州,北关两州因为气候原因和临近当时还在北境人控制下的虎口关外地区,而人口最少。
当时大周立国初期百废待兴,用人之处甚多,然而可用之人却甚少,通常来说,像江淮与蜀中这样的富庶地区,一州之下可有八到十个县城,每个县城又分管临近数个村庄。
往往一个县城之中,除了县令,手下可做事的人不过七八,管理的事情却是十分的繁杂,除去战后重建以外,还有配合地方守军安民,管理治安等等一系列的琐事。
加上大战虽然结束,暗流却从未停止,有野心的地方势力,冲击官府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就更让各地的人员调动捉襟见肘。
本来这也不打紧,毕竟人手不够,也无非是安置工作推进起来比较缓慢罢了,可是伴随着士兵户籍混乱的问题一起出现,就引起了严重的连锁反应。
虽说这些被遣散的士兵都有军政司的军籍,按照朝廷下发的退伍军人安置指南上的说明,只要是退伍军人持有军政司迁出的正式军籍,到当地官府就可以重新上户。
可是当那些早已厌倦了刀头舔血的士兵,回到家乡的时候,不仅落户迟迟无法推进,而那些好不容易落户成功的老兵们,又引出了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土地!
中原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是以农业为主,土地对于生活在这里老百姓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而这些退伍的老兵之中,不乏曾经在当地有耕田的,然而乱战之后,旧的户籍早已遗失,他们之前所拥有的田地也已经被官府划给其他人耕种。
虽说他们现在已经返乡,又重新落户,可是该土地怎么办?
有的人可能会说,再把之前的地还给他们就是了。
可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先不说这些地有的被划到了一些在当地的名门望族之下,官府不好为了几个退伍的老兵就得罪他们。
就算是普通农户,也是万万不能退还的,种子就那么多,自家种下了,每天辛辛苦苦的侍弄打理,就是盼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现在你们来了说要让我们退地?就提地?那退了地以后,地上种出的粮食算谁的?
那么开荒行不行呢?行啊!当然行,但是开荒这个过程是需要很多步骤和时间的,可不是随便挖开一块地就能种出粮食来的。
等一块地具备了种植农作物的条件,怕是这一年也就快到头了,错过了播种的时节,那这些老兵吃什么?
以前在部队有朝廷管着,现在回了地方,想要这些地方官府拿出存粮帮助老兵度过开荒期,呵呵呵呵,用句话本里的名言说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最后这批老兵没办法只能再找官府,毕竟安置退伍士兵是你们的事情吧?
可是官府呢?被逼急了竟然耍起了赖皮:“是是是,是我们的事情,可是朝廷下发的退伍安置指南里也没有说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啊!......你们在等等,我们正在研究........什么?谁的责任?那我就不知道了,前几年兵荒马乱的,这才刚太平几天,说不定是前朝的时候就出了问题。行了行了.....你跟我说也没用,现在县太爷开恩,给你们在东山划了一片荒地,你们只要开了荒就是你们的.......吃什么?你们自己想办法,你们也知道,乱战之后那还有那么多的余量啊......你以前的地?你们自己去协商,他们要是同意还给你们,我们没意见!”一时间这样的对话在大周各地不断上演着。
在第一批被遣散回去的一万人中,将近有八成的老兵遇到了这样的问,一时之间各地关于回乡士兵和当地官府发生纠纷甚至是冲突的折子,让整个内阁忙的焦头烂额。
然而就在大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行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