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金鸡提名(1/2)
如潮水的记忆碎片像是幻灯片一样坠入宋川的脑海里面。
熟悉的窒息感淹没了宋川,像是睡梦中被自己无意间捂住了口鼻,呼吸不上来,却也醒不过来。
直到宋川感觉自己像是即将窒息而死的刹那,宋川一个猛子从沙发上坐起,额头上淌着汗水,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
“呼……这回怎么变沉浸式了?”宋川自言自语了一句。
“弟娃?”
魏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也缩在宋川怀里睡觉,身上还盖着个小毛毯。
魏轻正睡着觉,宋川起身的动作把盖在自己身上的毛毯直接掀到了魏轻脸上。
魏轻一脸懵的把盖在脸上的毛毯拿开,一双眼睛里充斥着被强制开机的懵逼。
“没事,姐姐,做了个噩梦。”
宋川弯腰把魏轻揽起,放在自己身上,魏轻像个八爪鱼一样,贴在宋川怀里,满意的眯起眼睛。
宋川轻喘着粗气,差点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是活埋里的卡车司机宋川,还是现实里的宋川。
脑子里被硬塞进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那种感觉并不好受。
等到头上的疼痛舒缓了一点,宋川仰在沙发上,眯着眼睛在脑子里梳理起了剧本。
《活埋》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剧本,一部手机,一个打火机,一个荧光棒,一口棺材,一个酒壶,一位演员,就这样,构成了故事的全部要素。
但是由于故事的特殊性,所以想在国内拍是不太可能了,毕竟国内环境是不会出现这种情节的。
《匆匆那年》首日票房四千万的消息在当晚登顶了热搜,是不是买的宋川不清楚,这得问汪少华去。
总结下来原因倒也简单,一来噱头太足,导演是燕影大一学生,又一人身兼数职,并且样样出色。
二来就是网上被讨论最多的那个电影里的经典镜头,许多影评人和一些网络大v都下场讨论,一些好事的网友还艾特了国内的几个知名大导,以及负责国内影视院校教材编著的教育部门。
到了国庆收假的时候,《匆匆那年》的票房刚好破3亿,七天时间,几乎每天的票房都在四千万以上。
这个国庆档,《匆匆那年》成了当之无愧的票房奇迹,以不到一千两百万的制作成本,短短七天就收回了近三十倍的收益。
国庆收假之后,虽然票房迎来了一次下跌,但依旧在三千万上下徘徊,中旬之后才下跌的比较厉害。
期间,在征得宋川的同意之后,《匆匆那年》被荣创送去了将在元旦举办的金鸡奖组委会,赶上了今年的末班车。
不同于前世,此世金鸡奖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影视剧奖项之一,与金马金像被并称为东方的三大。
十一月一号,《匆匆那年》下映,最终票房报收6.13亿,创造了国内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迹。
至此,宋川一战成名,成为了国内最年轻的亿元票房导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匆匆那年》的主创团队身价随之水涨船高。
给宋川最直观感受的是,魏轻变得忙了起来,经常性的一整天都见不到人,这让宋川越发笃定了自己心里的计划。
以魏轻还算佛系的性格,如果不是公司推着,绝对会摆烂一段时间,断然不让自己这么忙碌。
十一月一号下午,荣创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还是电影版权以及国外发行的事情。
最终,宋川跟荣创商定,《匆匆那年》电影版权和国外的发行权以两千万的价格被荣创买断。
这个价格其实不算低,因为一来这部电影改编和翻拍的意义不大,二来对于这部电影在国外的发行,宋川其实不怎么看好,所以两千万的价格,双方都欣然接受。
荣创还很贴心的给宋川提前结算了电影票房最终分成,兴许是知道宋川手里不怎么宽裕,所以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
制片方拿45%,这是去年国家统一规定的,宋川再拿45%里的13%,扣去个税这些杂七杂八的,票房分成到手三千万出头。
在跟荣创签了一大堆合同之后,次日,荣创就把款打到了宋川公司的账上,总共是5100万。
接下来一个月里,宋川静下心来在学校好好的上了一个月的课,一边上课一边跟学校的几位老师请教着之前拍电影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尽可能的丰富着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还整理出来了自己手里全部的存货。
《活埋》
《白色橄榄树》
《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时光倒流七十年》
宋川上辈子忙着糊口,也不是什么文化人,有印象的,真的就只剩下了这三部文化作品。
《白色橄榄树》是宋川前世无意间在书店看见了,后来买了下来放在家里,没事了就拿出来看看。
后来宋川又找了同名作者的另一本书,也就是《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买了下来,时不时的就把这两本书翻出来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只想拍电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