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23(1/2)
水粉,等等。
南街则是米铺和铁铺、木匠铺等手工艺作坊。
走着走着,苏哲看到有人在卖砂糖,不禁停下来。
“张兄,我们买点砂糖!”
“什么砂糖?”张飞挠挠头。
苏哲已经两步走到了铺子前,对老板说道,“给我来两斤砂糖!”
老板呵呵笑道:“这位公子,砂糖是何物?我这里可只有盐呐!”
苏哲惊讶地看了下罐子中取出的小颗小颗的黄色颗粒。
“这是盐?”
老板笑而不语。
见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还没见过连盐都不认识的纨绔子弟。
苏哲拿起一颗,尝了一下。
果然,咸咸的,但还有一点微微的苦涩。
之前流浪缺衣少食,有吃的就好。
这段时间终于有人管饭了,却觉得味道总是不对。
这一刻,苏哲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
一直没注意,原来东汉的食盐是这样的!
老板笑眯眯地问:“公子要不要买一点回去?”
苏哲想了想:“好,便帮我称两斤吧!”
老板马上动手称盐,三下五除二用纸包好:“好勒!两斤盐,一共八十钱。”
苏哲惊讶道:“八十钱!这么贵吗?都够买半斤猪肉了!”
老板笑道:“公子大概是不怎么出门吧!我这里的盐已经是良心价啦!”
张飞马上上前付了钱,拿了盐,拉着苏哲走了前面去,边走边说:
“苏兄,你作为一个远庖厨的读书人,不知道这些不丢脸!”
苏哲哭笑不得。
这个张飞,还真是细心,还知道照顾他的面子。
张飞边走边瞅着手里的盐包奇怪道:
“但是,苏兄,你买盐做什么?府里又不是没有盐。”
“而且要买也是管家例行采买,有简雍负责,苏兄就不用操心了!”
苏哲挑挑眉:“我苏某没见识过,自己买回去见识见识不行?”
张飞讪讪笑道:“行行行——苏兄怎样都行!”
......
东南西北四条主街逛完,苏哲已经对于小沛县城的主要业态有了差不多的了解。
目前小沛虽然看似物资不少,但其实生意都很清淡,稍微好一些的都是刚需购买,尤其是食盐、粮食、布料。
但是这些东西价格都不低,尤其是食盐和粮食。
如果没记错,史书上记载这个年代,食盐应该就在二十钱左右一斤,而最低等的小米大概在三钱一斤。
但现在食盐到了四十钱,小米也到了十五钱。
作为最普通的一个老百姓家庭,就算是正常年景,没有战乱侵扰,除去口粮,剩下的年收入折算出来也就两三千钱。
这点钱还要买盐买肉,给一家人买布添衣,添置其他的必需品。
稍微年景差一点,收入锐减,物价还会飞涨,生活就变得毫无着落。
苏哲暗暗想,得改变这个现状才行。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肯定是第一要务。
第二,得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免得天灾来临无所依仗。没记错的话,明年就是大旱和蝗灾之年。
第三,这个盐如此之贵,很多人肯定不舍得买。人不能不吃盐,还是要设法将盐价打下来,让百姓都吃得起盐。
好在东汉取消了官盐制度,私人还是可以制盐的,只是要按月上税而已。
如果能够改良制盐工艺,提高产量,就可以大大降低盐巴成本。
苏哲能记住这么多历史的细枝末节,得感谢苏哲有个焦虑的亲妈,一直非常尊重国学,在她看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应该被遗弃。
尽管有些确实不符合当今社会,但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就应该理性对待古老的文化传承,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苏哲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逼着背各种东西。
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四书五经了,幼儿园没毕业背完了小学的课本,小学没毕业又背完了中学的课本。
直到中学,没啥好背了,也没啥时间背了,终于得以解脱。
但是,锻炼了十几年的记忆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当年要不是学习紧,就差去参加《最强大脑》了。
不过记忆力好,坏处也很明显。
最大的坏处便是,所有发生在身上的坏事,很难像普通人一样,随着时间慢慢淡忘,伤口也慢慢愈合。
......
东南西北都走了一遭,不觉有点乏力。
前面有一家酒肆,屋檐下一面青灰色的酒旗在微风中摆动。
张飞的馋虫被勾出来了,不由分说,拉着苏哲就往里走。
进门就喊道:“老王!来两坛上好的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兵仙从劝刘备放弃徐州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