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焚书的馊主意是李斯出的,秦始皇坑儒杀的也不全是儒生!(1/2)
上回我们说到,秦始皇让大家讨论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哪个好。看大家都没什么反应,丞相李斯站了起来:有些人啊,老是拿古代说事情,那古代和现在能一样吗?不一样的情况还想套用一样的规矩,这才是真的行不通。
李斯站在秦始皇下方,扫视了一遍文武群臣,接着说到,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也制定完备,读书人不但要好好的读书,更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新的法令制度。有那么一些读书人啊,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喜欢用古书上的东西,来攻击当前的制度,这不但愚蠢,而且对国家不利,应该严厉禁止。
说完,李斯转过头来面对秦始皇,陛下,臣建议国家收藏的图书,凡与秦国历史无关的,都应该拿来烧掉,不是国家许可收藏的书籍,比如《诗经》《尚书》之类,民间都不允许保留,应该一律拿来焚烧。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那些旧思想的产生。
李斯这番话,完完全全的说到秦始皇的心里去了。秦始皇很明白,如果任由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好处,很可能就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具体实施如下:
出于对国计民生的考虑,医药、占卜、种树这几类书留下,其他凡不是秦国史官记载的史书,凡不是官方收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一律烧掉。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所有该烧的书。都要给我变成灰。三十天以后,该烧的书还不烧的,当事人脸上刺字,去长城工地做四年苦工。从今往后,凡有谈论古书内容的,处死;凡借古代事情评论当下的,处死;当官知情不报的,处死。以后大家要是想学知识和法令,去和官家学,不许偷偷摸摸学古代的东西。
这命令一下,各郡各县当差的就忙起来了,他们挨家挨户的搜书、烧书,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火光。这真是,辛辛苦苦几百年,一把大火都烧完。
秦始皇点了一把焚书的火,虽然痛快他自己的心,可也烧痛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从此以后,不但那些有旧思想的人更痛恨秦始皇,就连本来持有中立态度的读书人,还有朝廷里的博士们,都对秦始皇产生了反感,他们表面不说,暗地里都在议论,说秦始皇这么干太缺德了。
在焚书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秦始皇请了几个术士给他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其中的两个术士是卢生和侯生。这哥俩不知道是法力不够,还是怎么地,折腾了好久也没把仙药弄到手。两个人一琢磨,这秦始皇为国家稳定点,就把天下那么多的书给烧了,现在我们把他长生的事情给搞砸了,他肯定不会轻饶的,干脆,咱们还是溜吧。就这样,这哥俩卷着求仙药的公款就跑了。
这么大事情,很快就惊动了秦始皇,秦始皇不是糊涂人,他一打听原因,原来和自己焚书有关,再仔细一追查,什么,天下不少读书人还在议论我,这还了得,秦始皇就下令,追查所有诽谤自己的读书人,再给我把那两个术士找出来。
这下可好,一些读书人被抓来受刑,他们为了给自己开脱罪过,又胡乱的招认了不少同党。同样,也有不少术士被抓了起来,据说当时一共有四百多人被抓。秦始皇一看,老子辛辛苦苦建设国家,居然还有这么多人给我使绊子,一怒之下也没有详加核实,就叫人在咸阳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不应该啊,不应该啊!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把反对国家的苗头扼杀在萌芽里,可他的做法太极端太过分了。焚书,破坏了秦朝以前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国家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之内人人惧怕秦始皇,真正有学识的人被压制,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抬头,秦朝刚刚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还有点为了国家的意思,可他干的另外几件事情,就纯粹是为了自己了。早在消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就下令,占领各国都城以后,要把他们都城的宫殿绘制成样图,他要以这些为模板,在咸阳修建更多更好的宫殿。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兴建朝宫,这朝宫的规模那是相当的大,它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里面可以容纳一万多人,四周还要竖立起五丈高的旗杆。您觉得这已经够大了吧,可这还不算完,在朝宫的后面,还要修建后宫,这后宫规模更大,据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房间是一个邻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远远望去,就像蜂窝一般。渭水和樊水穿过宫墙,在亭台楼阁之间曲折回流,一座座长桥仰卧在河流之上,好似一条条正在饮水的蛟龙,从宫殿到南山之巅凌空架起天桥,就像彩虹一般挂在空中。这一片建筑,方圆三百多里,共有七百多座宫殿,因为占地面积庞大,又在山水之间,所以一天之内,各个宫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这就是传说中的阿房宫。
秦始皇占了那么大的天下,又修建了那么好的房子,为了能多享受些日子,他就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之前我们说过的卢生和侯生,就是替秦始皇办理这个业务的,当然了,干这个工作的不止他们哥俩,他们还有一个有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秦汉三国五百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