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耳提面命(1/2)
道元按住她的脑袋说,“你的头老点什么?是不是脖子疼,去让君琪祎琪给你按摩按摩。”
琪琪扬起脖子,对夫君说:“老师说得非常好,不应该点赞吗?”
道元笑道:“可老师现在正在喝茶休息,你还在点头,这是什么用意?”
琪琪自知刚才走神了,却仍强词夺理,“我正在消化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点一个头就表示记住了老师说的一句话。这不,都怪你,还有最后的记字的内容没记住,就被你打断了。”
万津游乘机敲了一下她的小脑袋,“强词夺理。这最后的一个记字,老师还没开始讲,你怎么个记法?”
崔老师见他们说得有趣,忍俊不禁,一口茶刚喝进去又喷了出来。他马上起身,对三人拱拱手,借机到茅房方便去了。
见老师暂时离开,琪琪更加放肆,她口无遮拦地数落万津游,“万哥哥,刚才我的头被你敲疼了,我要敲回去。不然,我……”
想了半天,想不出可以用什么事来要挾万津游,于是求助自己的夫君。
道元深知万津游的软胁,问她:“这有何难?不过,帮你我有什么好处?”
琪琪抓耳挠腮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好处来。”
万津游一脸奸笑,给她出了个主意,“你就说,只要你帮我唬住万哥哥,我就为你生猴子。”
正好这时老师如厕完毕回到大厅,琪琪满面羞红逃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崔老师见他们说得有趣,忍不住想笑。但觉得在晚辈前应保持师道尊严,只得强压住笑意,端起茶壶装模作样呷了一口。
道元和万津游见状,也毕恭毕敬地打起精神,等老师开讲。
崔老师恢复了镇静,回顾起上堂课的内容,“刚才,我们讲了看闻采三个字,现在讲第四个记字。毫无疑问,在河流考察以及其它野外考察中,这个记字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呢?”他自问自答,“因为我们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考察报告,是要出书的。如果不去记,或者记得不全,不及时,甚至记的方法不对,都会前功尽弃。”
“例如,你们在淄水的考察报告里写了,据传说淄水墨黑如漆。这是看和听,但是你们在实地看到的水到底是清是浊,没有明确的说明。你们谁说说,我们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万津游当然知道,不过有意将机会留给主人。道元稍想片刻,抢答道:“为了写出考察报告,传于当世,留于后世。”
“很好。这就说明,不管当世也好,后世也罢,我们写考察报告也好,出书也罢,都是为了给那些对这些河流不太了解的人看的。对吗?”
道元恍然大悟,举一反三道:“对呀!我怎会忘了这一层呢?我们看到的,如果不如实写出来,而只顾猎奇,反而浓墨重彩去写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就会误导读者。”
崔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那些传说也不是不能写,只是要有主次。有时记载一些传奇故事,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特别是有时如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一定要兼收并蓄。不能只记那些自己喜欢的,有趣的说法。”
“老师,我知道了。如果通过现场考察,能够明确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就应该写出倾向性的意见。如果存疑,也应据实写出观察得出的感受,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判断,而不是越俎代庖,武断地作岀结论。”
“是的,很好。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一种特殊的情况,对于某些现象会听到多种说法,我们就不能事无巨细全部收进来,也不能不辩真假都一视同仁。要去芜存菁,去伪存真。”
半天一言未发的万津游开了腔:“老师,我们在史书中见过,淄水向无舟楫之利的说法。可是我们明明在临沂城附近坐过渡船呀。”
崔老师并不急于回答,反问郦道元:“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道元思虑片刻才回答:“我以为,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利字。利用河流航运是利,而为了渡河而用船,并不是利而是阻。所以,我认为淄水向无舟楫之利这句话,目前看来还是可信的。等我们看遍淄水三百里,如果还是只见到横渡,而没有看到直航,那就说明这句话明确无误,否则就应弃之如敞履。”
“好!”崔老师大声击节叫好,看情形颇有些失态。他也顾不上这些了,对道元不吝欣赏之辞,“见微知著,深谋远虑,孺子可教。”
崔老师的教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启发式。他善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举例。通过旁征博引,或者用身边的现成的活生生的事例,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样又能在前面的基础上再次事半功倍。也就是说,他只用了四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就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效果。
今天的非正式授课,他已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面前的这两个学生,天资聪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效果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两百。
提前完成了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与郦道元同游名山大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