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大明特色(1/2)
“什么,倭国多银山?”
不只是朱棣不知道,文武百官都不知道。
只有那些走私商人知道,但是没有人说,这是商业机密。
只是郑义一句:各位大人知道。
让朱棣看向文官的眼神都冰冷了很多。
文武百官,齐齐看向郑和。
宋礼率先发难。
“陛下,我认为只派郑大人主持开拓事宜,实为不妥,我们工部,可以辅助郑大人建造码头,测绘地势,规划良田。”
李至刚紧接着说道。
“陛下,教化为大事,教化山越,可以安民。”
茹常。
“陛下,我们兵部负责护民。”
突然之间满朝文武都成了忠贤良臣。
他们在国内小心翼翼也就弄那点小钱,谁知道外面堆满了金山银山。
“住嘴。”
朱棣不高兴了。
“以前求着你们,你们屁都不放一个,现在听到有利可图,倒争起来了。”
“郑义你继续说。”
这明显是把难题丢给郑义了。
郑义倒是不为难。
“陛下,这金山银山铜山,都在土里,想要找到也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不如陛下放开了,看各人本事,谁找到,就给谁开采权,只要交一定比例的矿税,地税就好。”
“朝廷也可以卖地挣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觉得如何?”
朱棣开始有点不舍得,那可都是金山银山啊,就这么放手?
“矿税怎么说?”
郑义道。
“比如现在需要的金银铜,运输成本低价值大,可以稍微高一点,三成足以。”
“其他如铁矿石等等,运输成本高,矿税可以低一点,一成足以。”
“陛下还可以逐渐封锁国内矿藏,为未来子孙,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朱棣听到有三成利,放开了不舍的心。
封禁国内矿产,也可以逼着商人不得不向外寻找,自己既可以卖地,又可以收矿税。
郑义简直就像一个送财童子。
“那好,就以郑义说的来,文渊阁制定细则。”
这句话让满朝欢喜。
夏原吉看到这个事情定下了,问出了自己疑惑。
“不知郑爵爷,如何杜绝私铸,宝泉局一直稳定着国内的钱币,突然裁撤,怎么保证钱币可以及时补充?”
郑义。
“防伪上,我们已经掌握精雕技术,自带轮齿。”
“而且模板几年一换,不管是筑钱成本还是门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至于流通问题,随着大币值的银币和金币流通,铜钱就会得到释放,这就给铜币流通提供了时间。”
“同时新币的发行,会快速迭代旧币,那些喜欢藏钱的土财主,不得不把自己手里的钱币兑换掉,也可以极大缓解钱币需求。”
“其他的事情就是陛下的了,只需要大量的算数大家可以搞定。”
玛德,原来这又是给他儒家挖的坑。
算数大家?那不是杂家的吗?
杂家入主钱币铸造和钱庄。
这个大坑比。
一群文官顿时扭头看向了郑义。
郑义无所谓的笑笑。
“如果陛下找不到足够的算学大家的话,我推荐我家的兄弟姐妹们,他们现在个个精通算学,对算账也多有研究。”
一群奴仆,也称兄弟姐妹。
当我们不知道是何居心吗?
“哼,不劳你费心。”
郑义倒是无所谓,不就是一些小学数学吗?从古到今,流传了大量的算学书籍,早就涵盖了小学内容。
只不过以前的算术,被各种打压,记录的也太过复杂,很多人看的云里雾里。
现在经过郑义的阿拉伯数字和书写格式改良之后。
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
符号计算已经在郑府和共幼院大行其道。
计算形式清晰明了,学习起来也简单了很多。
也起了很多名字,比如祖之冲率,杨辉方程等等
可以说,现在郑府就是整个大明朝的数学殿堂。
加上工业生产,对算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数算也在酝酿。
“好吧,遇到难题,可以向我们家的黄三请教,现在算学,他比较拿手。”
看着他那臭屁的样子,很多人都想揍他。
郑和看着众人对自己的儿子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多少事情?为什么朝堂现在这么陌生?”
他感觉得赶紧去鸡鸣寺找姚广孝老师屡屡。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给整个大明朝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那成山的木材,皮毛和金银珠宝让大明人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下西洋:我爹郑和,我不死金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