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初相见(1)(1/2)
天朗气清。
三两架板车和五六头骡子,一行七八人,各自裹着厚重的棉服,在难得的暖阳里有条不紊地前进。因为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可以好好休整歇息,众人多少有些高兴。
有个人坐在板车上,倚着牲畜的饲料,一双长腿垂在板车外,随着车轱辘一晃一晃的。
他的帽子盖在脸上挡去风,两手抱胸,看起来在睡觉。
小商队里运货的骡子几乎算得上是命根子,赶路时都不舍得让骡子驮过重的东西,一众人常年行商,基本上靠的是自己的腿。
然而这个人坐在板车上众人却没有半点不满。
过渭水这一段山路路况不好,但走官道要另缴费用,还是绕道苓山。
难免碰到碎石恰好在轮下,颠簸狠了,帽子滑落到胸口,在掉到别的地方前被一手抓住。
失去了帽子的遮挡,英气长眉下的黑色眸子眨巴眨巴,细看正是熬了后半个晚上的贺凛。
距离她离开山野的小村落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托这个小商队的福,将去往这一带经贸更繁盛的地方。
整整一年零七个月啊!
天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非常幸运的,虽然有些勉强,但村里人还是接受了这位“小伙子”在村里第一段日子,并协助这位外乡人在村子里择处搭了一座小屋。
土房子搭建那几天贺凛住在老村长的家里。
那是个早年丧妻的鳏夫,女人怀第一胎的时候难产死的。俩人感情好,亡妻的物件基本留着,婚床是当时请了木匠做的雕花木床,几十年了,还一直用着。
所以那几晚贺凛都在柴房将就着。
好在由于她作为一个听不见的聋子,村里人也就没带着她去砍柴,只是不时与村里的孩童去周边捡捡枯枝之类以供烧火之需。
再就是砍砍柴之类。因着刚来时用牛筋草编了俩个可开合的蛐蛐笼送给村口的小孩,孩子们都怪稀罕的,争抢着要,后来贺凛就给再编了几个。
没想到当初闲着无聊跟视频里的步骤折腾三个小时的“没用玩意儿”没忘,在这会儿派上用场了。
当时朋友笑她她心里其实是不太服气的,现在更是这么认为——看吧,没有废物的东西,只是没到用上的地方而已。
也因此贺凛和这里的孩子关系都挺好。月余后相互间打手势大致能互相理解意思了,贺凛还向他们学了草鞋怎么编,自己回屋歇了就多加练习。
说到底,一个陌生人来村里本就是极少见的事儿,当地人能接受已经很幸运了,贺凛自己都对他们没法全然放心,他们更是如此。
只不过贺凛的身材实在是看起来就造不起什么风浪,随便一个村妇都比她壮实有劲儿,能收留大概率还是处于可怜。
草鞋编熟了,贺凛还和一个婶子家的娃交流了一下哪里可以再改进,提留着简历似的成品去敲婶子家的门。
村里有一台古旧的织布机子,能编些粗麻制衣,不过得等男人们收集了桑麻材料,贺凛不清楚流程,暂时还插不进手。有些年纪大的婆婆就会在这个婶子家里一起编制草鞋或者其他竹制品。
山里有一片竹林,要制作比别的地方方便些,要赶集,这些竹子制品也是很重要的售卖物品。
借着第一次来送给孩子们的蛐蛐笼,婶子知道这可怜孩子有些手艺基础。自然也从自己家孩子那知道他从前不会,这段时间一直在偷偷练习。见那草鞋确实编的不错,心里清楚这是下了功夫的,便笑盈盈地招手让人过去,加入大家一同从事生产。
贺凛便知道,自己算是初步融入这个小社会了。
自那以后有闲暇就跟着婶子婆婆们编织东西。
这里个个是做手工活的好手,扎的草鞋属实耐穿。这种东西普通人家里几乎都会搓,所以其实不怎么跟着上集。不过壮年们外出干活,不管草鞋怎么耐穿,山路难行,草鞋原料毕竟还是草,消耗总是有的。
扎吧扎吧有婶子七八分结实了,贺凛又跟着婶子老人们学了些细竹篾的编织,把基本手艺偷师得差不多了。那时在老太太的木屋里见到的样式,贺凛现在基本都手到擒来,有余力还能加点小花纹变化。
贺凛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也说不了话,就只能埋头苦干,憋得实在辛苦。实在累了歇歇手,就听专心着人们用自己陌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听互相间的称呼,听其中重复率高的。
她从小孩子的名字开始认起,从一个字、一个词学习这里的语言。
艰难而又漫长地,不敢教人发现。
万幸这都过去啦。贺凛扣了扣板车的边沿。反正这阵山路也歇不了,她两手一撑,瞅准了路,从板车上跳下来。
一位少年见贺凛下车,跑上前来,热情地勾搭贺凛的肩膀,把她勒得身子往下一沉。
“小哥昨天值夜辛苦!”
少年名叫长汀,打村里出去跟人学习经商的。
贺凛微微躬身,侧过脸咧嘴冲他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上眉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