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豆皮大卖(1/2)
无论徐海春黎氏和明月如何劝说,陶掌柜都一力婉拒方子。
说如果不谈买卖的话,那他们也不敢留在这儿了。
徐海春无法,只好说一切听陶大哥的安排。
相处过这么长时间,陶掌柜知道徐海春为人,也不提独家不独家的,和徐海春了解大豆制作豆皮一应成本后,拍了板。
此时大豆约莫320—380文一石,一石120斤,差不多3文一斤。
一斤大豆能制作出六两豆皮,考虑到豆皮轻,不吃称,像刚刚的豆皮宴,黎氏也只是称了一斤多一点来做菜。
综合算下来,陶掌柜决定给价15文一斤,让徐海春第一批先供货一百斤豆皮,看看市场反响如何再另作打算。
徐海春无任何异议,都听陶掌柜的安排。
见陶掌柜要付一两银子定金,徐海春吓得连连摆手不要定金,说难道还信不过陶大哥吗!
陶掌柜说买卖归买卖,可不能坏了买卖下定金的规矩,丢下一两银子,说五日后让马车过来拉货后,便喊上堂弟陶顺达出门坐上马车走了。
回凤山的路上,陶顺达一脸慨叹。
“三哥,你是怎么认识这一家人的呀,又实诚又知恩图报,不似那见钱眼开的,豆皮的秘方说送就送。”
“哈哈,都是缘分。”徐海春一家品性纯良,提到那豆皮方子时还是很感动。
“还有那明月丫头,不知道,还以为是你闺女呢,哈哈~”陶顺达打趣三哥。
“我也想要有明月丫头这样的闺女呀,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又贴心,不像家里那三个臭小子,天天猴似的上房揭瓦,皮实得很!”陶掌柜摇头笑道。
兄弟俩一路闲聊,很快就回到了镇上。
而徐海春这边,合计了一下家里的大豆。
后山开荒出来的十亩荒地,五亩大豆,五亩红薯。
因为是刚开荒出来的,肥力不足,产量不高。五亩荒地种出来的大豆总共不到四百斤。
现在第一批一百斤豆皮差不多要一百七十斤大豆,然后自己要额外多做些豆皮,给大舅哥、苏氏和村民他们尝尝鲜,差不多要做二百五十斤大豆。
所以,这次一百斤豆皮做完后,如果后面陶大哥还继续要订豆皮的话,就可以从村里人那儿买大豆了,也算给徐家村村民增加一个收入来源。
合计完这些,想到家里的锅太小,晾晒的竹竿也不够了,便让黎氏到竹林里多砍一些竹竿回来备用。
而自己又赶着去隔壁村请李老头赶驴,到镇上去买两口大锅回来。
此时,徐海春和黎氏已无暇顾及后山还剩下的两亩未挖回来的红薯,眼见再不挖红薯,秋季的耕种就晚了。
便请了农活干完了闲着的桂花婶一家和阿牛哥帮忙挖红薯,当然,工钱肯定是要给的。
好在一回生二回熟,等徐海春从镇上买了大锅回来,第二天一早就把昨晚用清凉的井水浸泡好的大豆开始研磨。
为了不耽误工夫,徐海春研磨好二十斤大豆后就再次研磨,等豆浆进行二次研磨后,就倒到大锅里开始烧火煮沸。
用石磨研磨豆浆极费人力,时间一长,手臂极为酸胀。
好在阿蒲最近几天没有上山采药,徐海春便请阿蒲帮忙磨豆浆,让他可以喘口气歇息一下。
花了整整一天的功夫,徐海春黎氏一家人加阿蒲才把二百五十斤大豆制作成豆皮,把整个院子和屋檐下都晾晒满了豆皮,差点连走路的道都没了。
这回这么浓郁的豆香持续了一整天,村民们好奇,纷纷循着香味过来了,看到徐海春家院子晾晒着满满当当的条状东西,好奇极了。
听说这条状东西叫豆皮,是由大豆变成的,不禁咋舌。
徐海春说等明儿豆皮晾晒好了,再给大伙送些尝尝,又解答了村民们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村民们才意犹未尽回家了。
第二天,徐海春把部分晾晒好的豆皮分了二十几份,一份约莫一斤多,挨家挨户给村里人送过去,并告诉他们豆皮的吃法。
当然,也略过了吕婆子万氏一家,不过因为给三弟徐海春送了三斤豆皮,吕婆子万氏还是吃上了这新鲜玩意儿。
万氏心里嫉妒着,嘴上嫌弃着,筷子却不停地往豆皮夹去,让徐海冬林氏甚是无语。
徐海春黎氏还让人给大舅哥家捎去了十斤豆皮。
当然,也给苏氏送了三斤豆皮过去。
吃着这从没见过的叫豆皮的食物,听说是黎氏送过来的,萧彻想到明月的梦想,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这怕是明月的想法吧,确定以及肯定。
等第六日午时,陶掌柜派来的陈五把一百斤豆皮都装上马车拉回镇上后,徐海春黎氏总算歇了一口气。
豆皮到了镇上,陶掌柜便让陈五留五十斤在凤山镇,剩下的五十斤送到南阳县里陶顺达那儿售卖。
西江月酒楼的豆皮特色菜一推出,喜欢尝鲜的食客品尝过后赞不绝口,口口相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到古代当总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